洛阳市今年大力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2016年,洛阳市始终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大会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着力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作重心,突出做好“抓运行保增长、抓服务促发展、抓调整促升级、抓承接促招商、抓创新转方式”五项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新发展,努力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发展目标,为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抓运行保增长。一是密切监测工业运行。建立健全运行监测网络和预测预警体系,跟踪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要素供应、产品销售、价格变化、效益、库存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做好分析研判,增强工作的敏感性、时效性。二是分类指导帮助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分企帮扶,全力做好产销两旺、成长性好的企业生产要素协调保障,支持其开足马力生产;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针对有色、钢铁、建材、光伏等传统产业,分行业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综合运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承接转移、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等有效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努力开拓市场。针对当前市场需求不足的实际情况,制订并及时更新重点项目产品供求目录,组织重点生产企业与重点项目进行产销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系列对接;鼓励企业参加各类综合性展览会,对由市政府组织参加的国家级或区域性重点企业展览、展销及推介活动,由市财政给予参展企业展位费全额补助。四是帮助企业降成本。落实国家关于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调整的相关政策意见,将本市更多符合省政府大用户直供电标准的企业纳入直供电范围,并按照政策规定调整电力过网费。五是加大风险防控,提高内生动力。防范化解电解铝、矿产加工等困难行业企业债务风险,做好困难行业稳岗就业工作;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停产复产企业开工复工,增加经济增长点;贯彻落实省工信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优化企业融资服务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需求。
二、抓服务促发展。认真按照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切实抓好企业服务各项工作机制的落实工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整合市政府相关部门职能,健全市企业服务工作机构,统筹负责做好全市企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五大平台。由市金融办、工信委、人社局、科技局、市110联动办公室等单位牵头,建立完善“银企对接、产销对接、用工对接、产学研对接、企业反映问题受理办理”等5大网络平台,全天候多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依托八大载体。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业创新示范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洛阳综合保税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工作为载体,用足用好上级各项支持政策,服务和支持全市企业发展。四是完善六项机制,进一步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地企合作机制、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机制、督办通报机制、市(县)重点企业服务机制、政策宣传机制,创新服务、精准服务,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稳定企业生产经营,营造优良外部发展环境。
三、抓调整促升级。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深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编制实施《中国制造2025洛阳行动纲要》,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工业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2016年,计划组织实施358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本年度投资额529亿元。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2016年洛阳市技术改造工作方案》、《2016年洛阳市技术改造投资支持重点导向计划》,明确全市技术改造支持的重点领域和产品方向,确保中硅高科低成本多晶硅清洁生产和节能、洛铜集团变形镁及镁合金板带材产业园等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全年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积极发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及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支持实施一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成本、提效益,实现去产能、去库存,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市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的意见》,制定实施《洛阳市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131”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和政策引导,集中资源培育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2016年,计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0个,年度完成投资额180亿元以上。三是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工程,启动摩托车、钢制办公家具、耐火材料、铝精深加工、农机装备、采选矿、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制鞋、建材等10大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提升该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争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创建1-2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5家省级“两化”融合类企业、5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四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对全市“僵尸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待国家 “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和处置的总体办法正式出台后,及时做好对接工作,按照“多兼并少破产”的原则和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进行处置;认真研究国务院设立的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全力争取、用好政策,做好过剩产能化解和 “僵尸企业” 处置工作。五是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管理体制套合改革及“五规合一”试点工作,加快培育打造“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2016年,计划组织实施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470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目标,力争新增一星、两星级产业集聚区各3家,跨入全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3家。
四、抓承接促招商。制定本市承接产业转移年度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集群式、链式承接新模式,整合产业链打造优势集群。一是突出集群式引进产业。研究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新特点,分行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和专项行动方案;坚持承接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引进龙头企业与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并重,组织开展好建链、补链、延链和强链集群式招商工作。二是深化重点产业招商。持续开展“十大”重点产业招商行动,强化跟踪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0个。三是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根据制定的洛阳市承接产业转移年度行动计划,筛选发布本市2016年承接产业转移对外合作项目,大力推进专业化、集群式链式承接新模式;做好第五届中国(郑州)承接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各项筹备组织工作,确保签约承接产业项目和引进省外资金额位居全省前列;组织本市有意向的企业随省政府代表团赴德瑞意交流对接,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引导优势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和跨国并购,建立境外生产基地。
五、抓创新转方式。全面推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工作,打造中原经济产业创新中心。一是加强载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两创”工作示范城市;支持50家重点企业设立研发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中科院、深圳光启等在洛研发机构建设,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依托本市现有9家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推动示范基地建平台补短板,争创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充分用好中信重工(国家级)、中色科技(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平台,新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二是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继续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项目,新上投资额超千万元民营经济项目440个;积极对接省政府100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本市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继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打造“洛阳人才创客空间”,推动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全年培育打造省级、市级的引智示范基地各1-2个,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