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将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新增10个菜园子
□记者 文喜洋/文 张琮/摄影
核心提示|昨日,大河报记者从洛阳市农业局蔬菜办获悉,《洛阳市2015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新鲜出炉,其中包括新增4066亩设施蔬菜(在大棚、温室、小拱棚或者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的蔬菜)、新建10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区等。据了解,2014年建设的10个市级标准“菜园子”已投入生产,今年新增的这10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将为市民餐桌提供更多的本地新鲜蔬菜。那么,市级蔬菜标准园到底长啥样呢?记者昨日对已建成的蔬菜园区进行了走访。
现场|水帘、遮阳布护航市级标准“菜园子”
“早上摘了500斤黄瓜,1.3元一斤,直接卖给公司。”昨日,新安县仓头镇孙都村一处塑料大棚里,村民王永安正在地里摘黄瓜,他口中的“公司”就是新安县的一处市级蔬菜标准园。
据了解,蔬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到26℃,“住”在大棚里面的蔬菜是如何度夏的呢?“这叫水帘,水直接从外面喷进去,再由棚内吹风机转化成水雾,能为蔬菜增湿降温。”该公司的基地负责人李会民指着大棚外的“渔网墙”告诉记者,为了给蔬菜遮阳,大棚上方还设有遮阳布,天热时按下按钮就能打开。“我们的蔬菜主要售往洛阳市区,园区还配备了检测室对售出蔬菜进行定时检测。”
其实,为丰富市民菜篮子,洛阳去年就首次提出并建设了10个市级蔬菜标准园,且都已投入生产。今年的《方案》指出,在稳定100万亩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将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066亩(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食用菌等),再创建10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区,并对百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配备15个检测室。
现状|冬春季节,洛阳蔬菜只能自供三成
“洛阳市民吃的菜不少是外地菜,洛阳本地蔬菜无论是种植面积、投放量和品种都达不到市民的基本需求。”在洛阳市蔬菜办的一份报告材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问题总结。对此,洛阳市农业局蔬菜办主任郭永林说,洛阳夏秋季节的蔬菜自给率达八成,冬春季节只能自供三成。目前,洛阳蔬菜维持的稳定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约26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只有2.13万亩,反季节蔬菜更少,冬季蔬菜只能依赖两湖、两广、海南和山东。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有利于解决市民冬季吃菜问题,还能保证蔬菜价格稳定。”郭永林说,自2009年以来,洛阳市政府每年安排财政预算1500万元用于市民菜园子基地建设,具体的补贴是:新建一栋(亩)日光温室,市、县财政补贴5000元,新建一栋(亩)塑料大棚补贴1000元。“政府补贴给信心和资金不足的菜农提供了支持,对本地蔬菜撑起洛阳市场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预计|市民明年将吃到更多本地新鲜菜
古人说“千里不贩青”,新增的“菜篮子”投入生产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民吃不到新鲜蔬菜的困扰。也就是说,今年新建的10个市级标准蔬菜园也将为市民餐桌提供更多的本地新鲜蔬菜。“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才能让市民的菜篮子既丰富又不那么沉重,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也是给菜农吃下定心丸。”郭永林说,为避免蔬菜价格因为供应不均衡出现“过山车”式波动,蔬菜办下一步将致力于全市蔬菜产、供、销一体销售新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将推广建成一批蔬菜产地直供、批发直供、便利店直销、社区现代物流直送等流通企业,促进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降低流通成本,让利于民,让市民就近即可享受“新鲜、安全、绿色”的产地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