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发现大型地热田 热量折合标准煤3700万吨

13.05.2014  11:10
郭朝君说,这里就是原来的温泉池。

  □记者牛洁王新昌文图

  核心提示|近日,河南省地矿与第三地质勘查院在洛阳盆地东部发现一大型地热田,热量相当于一大型煤田,且水质分析显示,洛阳盆地东部地热异常区地热流体含盐量较高,为偏硅酸、溴、碘、镭、氟复合型高矿化度医疗热矿水。记者了解到,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正处于该地热田范围内,该村曾有一处温泉池,当年,泉水汩汩的景象成为村里的一大景观,近日,大河报记者来到该村实地走访。

   小村旁原有的温泉池曾是一景

  5月9日,记者来到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问起有关地热田的事情,村民们都围了上来。“以前,听老人们说,我们村原名就叫浔溪湾,光从名字上看,寺沟村就和温泉有很大关系。”一位上年纪的村民说道。

  70岁的郭朝君是原寺沟村村干部,他查阅资料,写了一本名叫《思绪缘》的书,记录村史,其中有一个章节是专门介绍温泉池的。

  45岁的村民郭建新说,用温水揽柿子是人们对付“涩柿子”的好办法,在他小时候,大人们只需将涩柿子放入温泉水中,取出来之后,柿子就可脱涩。

  这个温泉池现在如何?当天,在郭朝君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温泉的旧址,这里长满了树木荒草,池内虽有水,却是前几日下雨的积水。“2008年,这里还曾经冒过水,之后泉水彻底干涸了。”郭朝君说。如今,寺沟村4000多村民靠一口300多米深的井吃水。

  虽然泉水干涸,但现场的格局还是能让记者联想到当年这里“水气缭绕”的场面。据郭朝君介绍,温泉池长十几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偃师县还曾多次在此组织游泳比赛。“儿时学会游泳实属温泉情系”,《思绪缘》中写道。据郭朝君回忆,小时候,他经常和村里的小伙伴儿们结伴下温泉游泳。

  有一幕场景,始终印在郭朝君的记忆里。据他回忆,50年代,村子里有一个麻袋厂,工人经常在此沤麻,“沤麻是将收割的麻株或剥下的麻皮,浸泡于水中,进行发酵。”郭朝君说,当时为防止麻皮残渣堵塞泉眼,县里还专门用竹竿做成空心筒子,插入水下,泉水便顺着竹竿空心,汩汩而出,温泉池两岸雾气缭绕,非常美妙,吸引十里八村的人观看。”郭朝君说。

   新发现的大型地热田储存热量折合标准煤约3700万吨

  寺沟村只是地热田的其中一个代表,据介绍,2012年7月至去年12月,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勘查院承担并实施了《洛阳盆地东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发现三个区含有可开采的地热资源,面积100平方公里,热储层深度在1200~1500米。这一大型地热田,估算岩石中储存的热量,折合标准煤约3700万吨。

  此外,水质分析结果显示,洛阳盆地东部地热异常区地热流体含盐量较高,pH值7.1,属中性水,为偏硅酸、溴、碘、镭、氟复合型高矿化度医疗热矿水。

  偃师所在的洛阳盆地东部有怎样的地质条件,让地热资源如此丰富呢?昨日,记者咨询偃师市国土局有关专家,他们给出了解释。原来洛阳盆地是一个在古生界和前寒武纪之上发展起来的,并为深大断裂所围限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水热活动与盆地生成和演化有关,断裂活动有利于水热活动,让地心的热量释放至浅层或地表,涌上来的热量被水和岩石吸收,形成了地下热水储集带。洛阳盆地东部的温泉,如寺沟温泉等都处在相应的断裂带上。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洛龙区关林镇的省地矿局第三地质探矿队、省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环境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现在对洛阳盆地东部地热资源的调查仍处在前期阶段,他们仅掌握了水温、井深、水质等一些初步资料,详细的研究成果已上报至省地矿局,至于开采程序、进度,以及开采价值等,作为被委托的一方,她不便于多说。

   相关链接

  地热田是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采集的深度内,富含可供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热流体的地域。中国开发利用地热田的有台湾、西藏、云南、广东、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其中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已成为拉萨的稳定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