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发布城市发展新蓝图 最具备组团发展条件
本报记者 田宜龙 孙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1500多年建都史、历史上曾6次进入国际大都市之列、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洛阳城市发展历来引人关注。
刚刚闭幕的洛阳市委城市工作会议和洛阳市新近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洛阳城市发展新蓝图:统筹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实行中心城市、县级城市、中心镇特色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着力打造古今辉映、板块互簇、山环水润的城市形态风貌,使古都焕发新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
组团联动发展,让综合竞争力更强
在全国城市综合排名中,洛阳从2012年的第46位下滑到2015年的第49位,面临滑出全国城市前50强的危险。同时洛阳还面临双重压力: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10平方公里;受大遗址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市区周边地理条件所限,中心城区向周边扩张存在诸多障碍。
城市发展空间何在?洛阳中心城区与周边偃师、伊川、宜阳、新安、孟津、吉利之间距离都不超过30公里,而且都有铁路、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紧密连接,都有河流、生态廊道自然对接,可以说,洛阳最具备组团发展的条件。基于这种自然禀赋、区位之便和生态优势,洛阳城市组团发展由规划理念正式上升为全面实施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一中心六组团”战略,加强中心城区与偃师、伊川、宜阳、新安、孟津、吉利六个组团的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同时,强化洛宁、嵩县、栾川、汝阳四个节点县的生态保育和经济联系,打造洛阳绿色发展样板和南部生态屏障,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县域强。
而中心城区则着力在优化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上做文章,使洛北、洛南、伊滨“三大板块”梯次联动发展。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洛阳组团发展战略,突出亮点是利用生态廊道、基本农田等使中心城区与组团县区自然隔离,通过产业、生态、交通有机联结,而不是靠成片的厂房、各种的建筑连成一体,避免走“摊大饼”的老路子。
延续历史文脉,让古都韵味更出彩
洛阳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二里头、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洛阳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洛阳市主要领导表示,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务必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认真做好“加法”,决不做“减法”,决不破坏宝贵的历史文脉。
洛阳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充分彰显洛阳特有的自然属性、地域元素和人文基因,积极推进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汉魏古城遗址等重点工程,重点抓好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涧西工业遗产保护等保护展示工程,延续历史文脉,彰显韵味,惠及民生,禁止大拆大建、拆古建新,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以人为本回应群众关切,让市民栖居更诗意
以人为本,是洛阳城市发展的核心要义。
就群众关切的“交通拥堵”、“马路拉链”、“城市内涝”、“停车难”、“垃圾围城”等问题,洛阳市主要领导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给予了积极回应:年内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古城快速路等,破解交通拥堵;新建和改造道路将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避免“马路拉链”;实施一批海绵型生态水系、城市公园绿地、单位小区等项目,告别“城市看海”。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整合联动,真正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完善提升隋唐植物园、洛浦公园等大型游园基础上,洛阳市将开墙拓绿,精心设计建设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小游园、绿地、景观小品;分步实施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四河同治,水道、绿道、风道同步建设,打造林水相依、人水相亲、水清岸绿的城市滨水休闲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