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苹果全产业链谋“富”前景

24.05.2017  17:50

      “七山二塬一分川”的洛宁县,与“苹果之乡”灵宝市一山之隔,处在豫西苹果产业带的核心区。

      而洛宁苹果,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扶贫开发中兴起的产业,在当地一直有着“金果”的美誉。这样的缘起,注定其在产业发展上不平凡的责任与担当。

      尽管洛宁苹果起步不算早、规模还有点小,但洛宁县以国际化视野、高起点谋划,建成河南最早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高效示范园区,力推“产业+旅游”农旅新模式的金果小镇,在中原地区扛起一面“苹果革命”的旗帜。

      “苹果王国”始于一个人的梦想

      5月中旬,洛宁上戈镇山峦起伏,郁郁葱葱。这里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秦晋崤之战的发生地,曾经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早已散尽。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何工”的到来,这里成了“苹果王国”。

      1984年,54岁的省扶贫办干部、果树种植专家何建业随团到上戈镇考察。这里靠天吃饭、困顿落后、偏远闭塞的贫穷状况让他深感不安;与此同时,适宜苹果生产的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也让这位农学科班出身的果农专家激动不已。也正是这次考察,在何建业的心中埋下了“苹果扶贫梦”。

      “尽管洛宁县种植苹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但真正形成产业是从‘何工’来洛宁县考察后。”从苹果技术员一直做到上戈镇党委书记的田卫杰,对何工讲课和亲传苹果栽培技术的事情记忆犹新。

      两年后的1986年,全国第一次启动大规模扶贫开发,何建业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工程师的身份,带着10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和过硬的苹果种植技术,再次来到上戈,种下了至今都令当地老百姓引以为豪的苹果树。

      田卫杰说,当时,上戈是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的穷乡,100万元算得上“天文数字”。

      何建业怀揣扶贫梦想,把果树苗栽遍山梁,把新技术传给乡亲。从那时起,洛宁县相继引进了秦冠、华冠、乔纳金、嘎啦、红富士等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栽植。

      如今,洛宁县已形成以上戈镇、东宋镇为主的两大苹果产区,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上戈”牌苹果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大奖38项次。其中,1998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这是我省首家且唯一一家连续19年保持绿色食品认证的苹果品牌;2010年9月又被认定为有机苹果。

      “苹果工厂”一个龙头带来一场革命

      沿着盘旋山路前行,记者来到上戈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登上山顶俯瞰,只见密密麻麻的水泥柱纵横交错、排列整齐,一株株两个指头粗的果树吐着嫩叶、结着核桃大的青果……

      这就是采用当今世界全新技术、实行“工厂化”种植模式的洛宁苹果基地。

      曾几何时,随着果树进入老化期,产量下降,收益低下,一些果农不得不弃树而去,急于脱贫的贫困户也不敢轻易种植,只能“望果兴叹”。

      “洛宁苹果产业发展遇到一个坎,需要通过引进技术领先、模式先进、视野开阔的行业龙头来带动整个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说。

      巧合的是,2013年,当时全球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加工企业海升集团,也正在为公司刚刚引进的苹果矮砧密植技术寻找生产基地。

      “这是一次‘苹果革命’,困难再大也要引进!”时任洛宁县长的张献宇果断决策,并多次奔波于西安和洛宁之间。

      经过多轮谈判,2014年1月,洛宁县与海升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投资6.7亿元,建设洛宁海升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和海升上戈苹果主题公园。

      “我们采用的矮化密植新技术,每亩平均可栽植200棵苹果树。”洛宁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东锋说,之前的果园只能种40棵,5年才能挂果,7年达到盛果期,盛果期亩产平均2吨左右,而新果园第二年就挂果,5年已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亩产甚至高达5吨左右。

      这让种了几十年苹果的“老苹果人”耳目一新。上戈镇石头村果农张建明说:“以前一个人能管4亩果园就可不容易,现在能管100亩果园。”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海升示范园果树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同时带动周边8200亩,众森农业、宁景地源等一大批当地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苹果工厂”模式正改变着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

      正因如此,省长陈润儿2月5日在洛宁县调研时,对苹果产业发展寄予厚望:要鼓励企业统筹周边产业资源,加强技术推广运用,努力打造豫西地区规模苹果产业带,让更多农民从苹果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中受益。

      “金果小镇”开启百姓幸福生活

      洛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98个贫困村3.8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在洛宁县调研时指出,要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培育农民”的模式,不断拉长苹果产业链条,搞好“金果脱贫”工程。

      以“苹果文化节”为载体,洛宁县去年开始探索“产业+旅游”的农旅发展新模式,打造以上戈镇庙洼村为核心,以苹果文化为主题,总面积1.6平方公里集乡村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文化科普于一体的“金果小镇”。整合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000万元,支持上戈镇金果小镇基础设施建设。

      红彤彤的苹果,在当地人看来是吉祥的幸福果,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46岁的段献忠,是上戈镇998户贫困户之一。“我在镇上苹果庄园打工,一年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还学到不少种植技术。现在政府帮助我种了6亩苹果,今年就能挂果,脱贫没问题。”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洛宁县在苹果全产业链上做文章,从苹果基因库、育苗基地、新模式种植、冷链物流、苹果加工、采摘观光等方面,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让更多贫困户当上‘产业工人’。”洛宁县长周东柯告诉记者。

      目前,洛宁县正着力推进3万吨苹果气调冷库及10吨/小时分选包装线、众森公司3000吨气调冷库、苹果基因库、深加工等项目建设。随着一系列新举措、新项目“开花结果”,洛宁苹果正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山区群众幸福生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