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洋品牌在华“不规矩” 反垄断调查走出“国际范”
8月以来,在华外企的新闻不少。8月4日,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对微软高层进行反垄断调查询问;同日,上海食药监和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上海福喜的投资方;昨日,国家发改委证实克莱斯勒和奥迪存在垄断将被罚……无论是畸高的零配件价格,还是从掉在地上又扔回生产线的肉,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一些在华外企种种不合规的行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洋品牌违规?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应如何重塑?
起底外企在华三种“不规矩”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看来,无论是此前曝出的“福喜事件”,还是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商业贿赂的丑闻,抑或微软涉嫌垄断,这些都是一些在华外企不合规经营的表现。
梳理近期市场上的信息,当前一些在华外企的不合规行为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以上海福喜为例,公司规定掉落地上的食品应投入不可用食盒,但生产线上的工人却将掉落地上的肉直接扔回生产线。
第二种是企业的商业腐败行为。事实上,葛兰素史克只是跨国公司在华涉贿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辉瑞制药、摩根士丹利、朗讯、西门子、沃尔玛等知名跨国公司都曾在华涉嫌商业贿赂,被国外监管部门开出天价罚单。
第三种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垄断行为。一些外资企业往往凭借其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并利用这种支配地位从事反竞争行为。如收取歧视性高价、搭售、拒绝交易、联合抵制等。
2013年以来,韩国三星、LG、美国IDC、微软、高通、奔驰、奥迪等众多公司已接受了反垄断调查。
洋品牌为何执行“双重标准”?
法律法规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外企也好,国企也罢,企业违规经营,第一责任主体无疑是企业自己。但同样是这些“洋品牌”,在国外就鲜有违法违规行为曝出,为何到了中国就变味了呢?
不可否认,在发展起步阶段,为了鼓励外资企业来本国投资,各地对跨国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宽松的监管环境、较低的违法成本,纵容了外企“双重标准”横行。王志乐告诉记者:“首先跨国企业在华的违规成本较低。前几次‘洋品牌’出事后,有关部门不痛不痒地处罚一下了事,外企几乎感觉不到‘痛’。”
其次,在保增长的压力下,对外企的安监力度及环保关口的把控出现松动迹象。
其三,我国反对商业贿赂的法规分散在若干法规中,打击力度也不够大。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表示:“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有一定程度的规定,刑法也规定行贿罪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律法规对商业贿赂缺乏具体的司法解释。商业贿赂花样繁多,因此打击效果并不好。”
反垄断与国际接轨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政府近期对奥迪、克莱斯勒、奔驰、微软、高通等多家跨国企业发起密集反垄断调查,释放出三大强烈信号——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执法工作常态化和行政执法、司法诉讼双管齐下。这表明,在反垄断问题上,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正在逐步并迅速地与国际接轨。
中国《反垄断法》从2008年8月1日生效,还是一种较新的法律制度。而美国最早的反垄断立法可追溯至1890年。中国政府近期发起的反垄断调查涉及食品、药品、电信、互联网、汽车等行业,均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论外企,还是国企,都不允许跨越垄断红线、损害消费者权益,这正是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国际通行做法。
作为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欧美国家早已建立常态化的反垄断执法工作机制。据统计,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去年一年共发起了92项反垄断调查。
对中国来说,反垄断常态化不仅有助于巩固反垄断执法效果,更是适应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变化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还表明,加强与国家间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可以更好地搜集证据和提高反垄断执法效率。
目前,中国已经与美国、欧盟、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与相关机构开展反垄断交流合作。不难看出,在近期反垄断调查中,被中国政府最近列为反垄断调查对象的不少企业在其他国家也遭遇过反垄断调查。例如,微软曾在美国和欧洲面临垄断指控并为此支付了巨额罚金;高通公司在欧洲和韩国也接受过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审查。
据新华社
最新进展
涉嫌汽车零部件垄断
12家日企难逃重罚
随着针对外资车企反垄断调查的深入,愈来愈多的企业卷入其中。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实际上,发改委此次开展的反垄断调查,不局限于整车价格,更针对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和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欲消除“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
昨日,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实际上,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垄断调查。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目前有34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和27家零部件制造商已认罪垄断,处罚金额超23亿美元,涉事企业也包括多家日本企业。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