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铁路昨奠基 总理力推中国高铁驶上“出海”轨道

03.05.2016  18:26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下午,当中国国务委员王勇和泰国副总理巴金共同点亮中泰铁路奠基石的灯光索时,这一象征着两国务实合作的典范工程在泰国曼谷正式启动,中泰双方将合作建设泰国第一条标准轨复线铁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泰国总理巴育互致贺信,祝贺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这一项目可谓是一波三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中卖力“推销”,亲力推动。如今,这条铁路终于正式奠基,中国高铁驶上了“出海”轨道。

  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是通过两国政府间直接合作,中国参与投资、修建的一条长约840公里、时速为180公里,泰国国内第一条标准轨复线铁路。提到中泰高铁项目的落地过程,它似乎诠释了“好事多磨”这句俗语。2012年,时任泰国总理的英拉到访中国。当她在乘坐了京津高铁后提出了引进中国高铁技术的想法。此后,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泰国期间,卖力“推销”中国高铁,最终谈成了中国与泰国将高铁合作转化成了更为符合泰国需求的“高铁换大米”项目。

  李克强说:“铁路合作可以成为中泰合作的新亮点。中国已经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泰国推进铁路建设有利于物流畅通、经济繁荣。两国加强铁路等基础建设的合作潜力巨大。

  然而没过多久,2014年5月泰国政坛发生“地震”--英拉下台,陆军总司令巴育接任总理,该项目一度搁浅。在泰国新政府执政仅4个月后,这个总造价为122亿美元的项目重新启动。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期间,终于与泰国临时政府总理巴育共同见证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李克强在面对中泰两国记者时表示,中泰两国的铁路合作已经得到了泰国议会的批准。

  李克强说:“由于这条铁路是用得的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中国装备是高水平的,它的建设会有利于中国装备的升级和中国的出口的升级、中国富余产能的利用,是中泰双赢的好事儿。

  在亲历谈判的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相关工作人员看来,项目从此开始了实质性的筹备工作。在随后的一年里,中泰双方马不停蹄地进行磋商。中泰铁路合作联合委员会共举行的当面会谈就有九次之多。

  工作人员介绍,在泰方开一次,在国内开一次,开一次会回来马上要准备下一次会。双方谈到的问题要有所反馈,要有所调整,为下次的会做准备。双方都会有一些工作建议和意见,基本上就是保持这样的工作频率,其实强度是非常大的。

  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来华出席活动的泰国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维,同时,中泰铁路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李克强再次敦促该项目筹备情况。他希望双方抓紧进度,如期开工建设。

  李克强说:“去年12月,巴育总理我在曼谷共同见证签署了中泰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期待着能够尽快的开工,并且希望中泰双方在这些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波三折后,中泰铁路合作项目终于奠基,预计明年5月实现项目全线开通建设。这条铁路线呈人字形,不仅连接泰国的东北部农业基地和南部港口,而且它的东北起点可以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铁路。将把泰国与拥有2亿人口、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中国西南部连接起来,便利人员和商贸往来,有助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

  泰国铁路系统主要建设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部分铁路线起初使用的是1435毫米标准轨,但在1919年时统一换成了1000毫米的米轨,沿袭至今。而此次中国参与投资、修建的中泰铁路将会采用标准轨。那么,标准轨和米轨同时运行会带来哪些技术问题?未来又将如何让两种不同规格的铁轨能够顺畅对接?对此,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红昌说,肯定会存在一个国内的互联互通问题,这个问题就像欧盟内当中西班牙有一些宽轨,跟欧盟其他国家联接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规矩的变轨技术问题一样。以后的解决方案,要么就是通过换装的方式,要么就是通过改进所谓的列车轨距方式,在加以技术上的吸引和调整。从目前来讲,通过技术上的改造和装备制造上的优化,可以解决这两个不同轨迹的衔接问题。但问题更关键的就在于既有的米轨网络和技术是不是能够适应准高速或者高速铁路的装备和技术的发展。 (记者刘祎辰 郭淼 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