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网》“河大的百年积淀,需一辈子来学”

26.05.2014  21:40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
  记者朱琨

  核心提示“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学习在河大,教书在河大,儿子也是河大毕业,让他来说是不是更有亲和力?”“可以采访我们正在拍中国风照的毕业生们,只有百年积淀的学校才能拍出这个底蕴。”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一直在推荐他心目中的河南大学“名片”,“我只是这所大学的管理、服务人员。”

   我的大学 一百多年来,河南大学主要只做四件事

  “今年是我来河大的第六个年头,但直到现在也还是个‘学生’,她100多年的积淀需要用一辈子学习。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继承,只有在领会的基础上才能创新。”这个周末,作为有着十多年招生工作经验的“熟手”,娄源功忙着研究新学年的招生计划,不断给一线招生人员谋划支招。

  长期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腰椎间盘突出,数月前开始集中“报复”,使他一度难以下床。但是从坐到躺,眼望天花板的他,思考最多的仍然是河大的发展。“这几年,河大也在改变我,让我懂得去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思考河南大学如何真正成为河南人的大学,如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如何为社会做出更多直接和间接的贡献。”

  百年精神,润物无声。这所中原大地上的百年名校到底给世人留下了什么?“这一百年来,河南大学只做了四件事。”娄源功“揭面纱”的方式言简意赅。

  第一件事是教书育人,“40多万优秀毕业生遍布全球”。第二件事是科学研究,哲学大师冯友兰、中国卫星之父赵九章、考古学家尹达、中国营养学奠基人万昕……多少河大学者铸就了闪耀星辉。第三件事是社会服务,目前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建设,河大就有很多学科、学者积极融入,“我们一贯倡导和坚持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进步,比如今年就新增了三个航空相关专业,为航空港发展储备和输送人才。”第四件事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以王立群教授为代表的大批学者,以史为鉴,对社会发展是促进,以史为学,对文化传承是财富。”

   我们的大学 让“质量”超越“名分”多给寒门学子机会

  “河大人一直传承着独有的风骨,具有与时代、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秉性。”娄源功说,“可能很多人从电影、小说等作品中,能看到当年河大师生勇于投身革命的身影,现在,一代代年轻人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社会发展的一线去。”

  娄源功动情总结“河大精神”的精髓:“每当机遇来临时,总有一股激情在涌动;每当危难来临时,总有一种意志在支撑。民族危难、国家建设,责无旁贷。”

  所谓精神,贯通体现在方方面面,细致到招生计划里。娄源功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每个孩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河南大学就再向贫困地区增加10%的比例、共计180个重点优秀招生名额。“我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到重点大学来学习深造,成为有用之才。”

  “河大精神也体现在改革上。”娄源功继续举河大招生变化的例子说,今年本科招生总量在减少,但重点批次招生却是逐年增加,一本及提前批次已经占到总数的72.6%。“今年不再招收三本学生。”

  “为每年近百万的河南考生的前途争取资源,说多少次都不多。”娄源功主动提及教育公平。而这个话题,仅仅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个身份,他就已经提了七年。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更是犀利发言:学校不应该有“皇后”、“贵妃”等名分之分。

  “早在十几年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搞了很多工程,本来是为学科建设提出来的,后来却演变为一种名分。其实名分跟学术水平并没有完全画等号,却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误导,而这其中,对河南的孩子尤其不公平,河南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全额供给的高校,也没有中央财政拿钱的研究院所。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河南的大学没有实力,比如在全国800多所本科高校中,河南大学排在前20名的学科就有8个。”

   你的大学 “米”字路口“四句话”专业、学校、层次、区域都定下           “大学不是办超市,不应该把孩子培养得千人一面。”娄源功说,“12年的刻苦学习,日光加灯光、汗水加泪水,不容易。因为理解孩子们,才劝他们慎重。”

  “选择太多了。”娄源功认为,现在的考生,不是站在“十”字路口,是站在“米”字路口,面临着职业、专业、学校、国内、国外等方面的多项选择。“我给他们总结了四句话:根据兴趣选专业、根据专业选学校、根据分数定层次、根据层次定区域。”

  “是不是以本科为最终目标,如何与国外名校对接,都要考虑。”他表示,“无论准备从商、从政或者从研,选择一所有历史、有积淀、有社会美誉度的高校,对他们走向成功未来,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