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河大新闻综合2(05.21-05.31)

03.06.2014  20:24

 

东方今报》专家学者齐聚河大共商名栏目创办经验

新闻作者: 见习记者  张静 通讯员 李贝贝  2014-05-31

      5月30日,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暨河南大学学报创刊80周年恳谈会在河南大学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2004年由教育部启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栏目名单。

      来自中宣部、教育部、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相关领导、《新华文摘》总编辑,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大学学报负责人等业内相关专家5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创办名栏目经验。

 

河南工人日报》河大国际化合作办学再出新政

新闻作者: 记者   岚  2014-05-31

      本报讯(记者韩岚)昨日,河南大学公布了2014年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招生计划情况。今年河大将首次把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本科一批招生,并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首放艺术类A段招生。这也是我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批次调整的一次尝试。

      据介绍,作为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河南大学今年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的6个专业放在本科一批录取,这也是我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批次调整的一次尝试。包括中美合作办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方向)、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4个专业,各招收120人,均为理科生;中澳合作办学金融学专业,招收60名文科生、40名理科生,统计学专业招收文理科各40人。

      在今年的招生新政中,河南大学2014年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调整为艺术类A段录取,与去年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在艺术类B段招生相比,生源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为了响应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号召,加快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河南大学今年新增3个与航空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输送和储备高素质人才。这3个项目的合作方是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航空设备检测与维护方向)专业、工商管理(航空物流管理方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方向)专业,上述专业将在普通本科二批招生。

        据了解,在河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读,学习2~3年后,有意向并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选择到国外合作高校学习深造,完成学业后,可以同时拿到国外大学及河南大学文凭。

 

中国青年网》河南大学首届 非遗 文化节开幕 学子与传统文化零距离

新闻作者: 通讯员 白冰  2014-05-26

【核心提示】 5月24日,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拉开帷幕。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们带着古琴、剪纸、书法、二夹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让河大学子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青年网开封 5 26 日电 (通讯员白冰)一袭白衣的师傅陶醉地闭眼抚古琴,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围在一起嬉笑投壶,红纸在老师手里的剪刀下几经翻转就“飞”出了一只红蝴蝶……
  5月24日,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拉开帷幕。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们带着古琴、剪纸、书法、二夹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让河大学子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活动现场河南大学供图

图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朝晖在活动现场表演剪纸河南大学供图

保护传承只能靠年轻人
  “哇!这得费多少心血啊”,“这真的是剪出来的么!” 广场上,十米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吸引了不少同学围观。
  这幅剪纸作品的作者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朝晖,他一边现场表演剪纸,一边给同学们介绍剪纸文化。谈到剪纸手艺的传承,张朝晖告诉记者,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需要细心、耐心、恒心,不能追求短期的回报,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做到“坚守”二字。如今会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要给年轻人提供爱上这些传统文化的机会。
  活动现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引起了现场同学的关注,她就是今年74岁高龄的田爱云,国家级“非遗”——二夹弦的传承人。她满怀激情地给在场同学表演了二夹弦选段。田爱云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说,“今天是给大学生表演,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能学学、唱唱二夹弦,别让老祖宗的东西在我们这儿断了,这些东西的保护传承只能靠年轻人!”
“非遗”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元日、春节、谷日、天日……广场上写有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的十几个展板一字排开。与春节、清明等广为人知的节日相比,“浴佛节”、“填仓节”等节日展板吸引了更多同学驻足。
  “确实开了眼界,以前我们对‘非遗’的理解太狭隘了,‘非遗’不仅是戏曲、手工艺那些传统艺术,它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一名同学在观看展板后感叹道。
  据了解,在未来十几天内,河南大学将陆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端午节包粽子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非遗”的了解。

 

中国青年网》河大最有爱毕业班:有我们在什么都不是事儿

新闻作者: 通讯员 白冰 董兰兰 袁少奇 2014-05-28

【核心提示】 河南大学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的全体学生即将毕业,四年的学习生活,让这群年轻人领悟了百年河大的人文精神,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成为“河大精神”的接力者和传承者。

中国青年网开封 5 28 日电 (通讯员白冰董兰兰袁少奇)27名同学近6万元的奖学金悉数捐出,为患白血病的张媛媛送去生的希望;78名男生四年如一日的坚守,帮行走困难的吴少博顺利度过大学时光。河南大学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的全体学生即将毕业,四年的学习生活,让这群年轻人领悟了百年河大的人文精神,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成为“河大精神”的接力者和传承者。在这个集体里,个体的苦难靠集体的温情来稀释。在他们看来:有大家在,什么都不是事儿!

图为河南大学2014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合影 河南大学供图

  我想把今年的奖学金全部都捐给张媛媛

  张媛媛病情又恶化了。消息传来,河南大学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班长范铜川坐不住了,他来到辅导员姚莉的办公室说:“老师,我想把今年的奖学金全部都捐给张媛媛。”

  张媛媛是范铜川所在班级的同学,2012年被查出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最近病情恶化,出现严重感染和排异,然而巨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困苦的单亲家庭再次陷入了绝境。

  2013年5月,在全班同学的组织号召下,河南大学全校师生为张媛媛累计捐款二十多万元,全校师生用爱心托举起媛媛的生命。毕业季来了,媛媛又住院了,这个消息让同学们在伤心之余又开始想办法为媛媛筹款。

  “我们已经进行过一次全校捐款,毕竟同学们都不容易,不能再让大家付出太多了。”辅导员姚莉在班委会上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第二天,班长范铜川就找到辅导员说明了愿意捐出奖学金的想法。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的几天里,全年级其他26名获得奖学金的同学陆续给辅导员发短信,要求捐出奖学金。同学们都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再帮媛媛度过难关。

  为给媛媛多筹一份钱,姚莉专门向学院递交了一份特殊的申请材料。学院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面协调,学校为这个年级特批准多一个奖学金名额。

  “媛媛喜欢运动、爱蹦爱跳,只要男生喜欢的她都喜欢,就像个假小子。”室友孙娜笑着回忆起与媛媛相处的愉快时光。然而提到毕业时宿舍四人要拍一张“全家福”的约定,孙娜红了眼眶,因为“全家福”里能不能有媛媛还是个未知数。大四学年同学们虽然都忙着实习、考研,但一有空大家都会去看望在北京接受治疗的媛媛。

  “这27名捐奖学金的同学,准确说是28名同学,还有一名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同学,得知优秀学生干部有奖金200元,也要求捐给媛媛。28人有16人是贫困生,其中有11人贷款上学,但他们都有一颗年轻滚烫的心,我骄傲我是他们的辅导员,希望奖学金尽快发放。”姚莉被这群即将离开校园的年轻人深深打动了,也捐款2000元。

  “不抛弃,不放弃,一个也不能少”是他们的班训,在辅导员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这个班级的荣誉。“河南大学优秀班集体”、“河南大学优秀团支部”、“河南省优秀班集体”、“河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都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肯定。

  刮风下雨沙尘暴,我们都没让“少爷”倒

  这是一个友爱团结的集体,无论谁遇到困难,都有103个肩膀共同承担。

  在班级的毕业照上,只有一个人是坐着的,他就是患有进行性营养不良的吴少博。由于肌肉萎缩,吴少博不能正常行走。四年如一日,全班78名男生轮流背着他上学、放学,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从宿舍到教学楼要走将近20分钟的路程,从3楼宿舍到6楼教学楼要上上下下近200个台阶,班里的每一个男生都曾经背着100多斤的吴少博走过这段熟悉的路。

  从新生入学军训到毕业季,这场爱心接力持续了四个春秋寒暑。

  四年来,男生们都心甘情愿地背着吴少博,为他服务,这种“优越待遇”让吴少博多了一个 “少爷”的外号。一次课前辅导员点名,发现祝现威缺席,后来才了解到,当天“值班”的他早早地来到教室,却忘了背大家的“少爷”上课,于是又火急火燎地跑回宿舍背“少爷”,才错过了点名。

  宿舍楼下的路还没有修好时,每逢下雨就异常泥泞,这给男生们带来了挑战,但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背着吴少博。“刮风下雨沙尘暴,我们都没让‘少爷’倒。”室友马腾说。

  吴少博有些腼腆,同学们对他的好,他虽然嘴上不说,但都记在心里。同学们集体出去玩的时候,邀请他一起去,他怕行动不便麻烦大家,都委婉拒绝了。前不久,全班最后一次聚餐,吴少博表达了沉积四年的感激之情:“没有大家,就没有今天的我。”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跪了下来,由衷地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

  四年的学习生活,吴少博受到了来自学院、学校多方面的帮助,许多陌生同学都会主动为他提供方便。“上大学前,我本来准备四年都在他身边照顾他,没想到咱们学校的老师同学对他这么好,让我省了不少心”,吴妈妈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有个‘姚妈妈’,相亲相爱是一家”

  这个团结友爱的家庭里有一位处处为学生操劳的好“家长”,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姚妈妈”。

  下午四点多,走进辅导员姚莉的办公室时,她正和学生们一起整理毕业资料,堆满文件桌子的角落,还放着没来得及动筷的午饭。环顾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学生活动的照片,“姚老师我们爱你”几个用彩色卡纸拼成的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学生们在教师节对她的“真情告白”。厨具、生活用品夹杂在办公用品之中,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姚妈妈”早已把简陋的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

  作为2010级和2012级两个年级的辅导员,姚莉要负责461名学生的所有事务。2010级是她当辅导员后带的第一届学生。从刚入校门到大学毕业,不管大事小事,同学们都爱找姚妈妈,正是在姚莉这个大家长的带领下,2010级266名学生都在这个集体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姚妈妈在我们身上花的心血比在自己女儿身上投入的都多”,一个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四年来,10级全体学生见证着姚莉的辛苦付出。

  毕业了,同学们都陆续找到了工作,吴少博的去向一直是姚莉的心事。在看到一个公司招聘残疾员工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吴少博,安排他参加笔试,最终帮助吴少博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据姚莉介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要求辅导员定期组织召开班会,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辅导员工作。“要具有爱心,工作细心,具有耐心,与学生交心,才能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涛经常说的一句话,姚莉的工作充分验证了这句话。

 “大学四年的经历让这群热血奋进的年轻人多了几分稳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毕业是大学生涯的结束,也是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我相信河大的每一位毕业生都会将这种友爱的集体精神带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孔涛说。

 

大公网》开放办学 河大国际化合作再出新政

新闻作者: 王佳宁  李想  2014-05-29

河南大学2014年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招生计划情况近日公布。今年河大将首次把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本科一批招生,并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首放艺术类A段招生。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河南大学2014年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招生计划情况近日公布。今年河大将首次把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本科一批招生,并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首放艺术类A段招生。在人数上,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将招收2370人,其中本科一批6个专业计划招收660人,本科二批11个专业共1380人,艺术类3专业将招收330人。作为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河大2014年再出新政,促使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河南大学今年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的6个专业放在本科一批录取,这也是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批次调整的一次尝试。包括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办学的药物制剂(生物制药方向)、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4个专业以及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办学的金融学、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2个专业在内,共招收660人。中美合作办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方向)、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4个专业各招收120人,均为理科生。中澳合作办学金融学专业招收60名文科生、40名理科生,统计学专业招收文理科各40人,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调整为一本批次招生,将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河大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仅体现了河大开放的发展战略,便于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开放思维、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河南大学2014年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调整为艺术类A段录取,与去年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在艺术类B段招生相比,生源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其中包括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及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合作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据了解,河大今年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3个专业招生人数均为110人,其中文科招收100人,理科10人。

  为了响应河南省的号召,加快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河南大学今年新增3个与航空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输送和储备高素质人才。这3个项目的合作方是与美国弗罗里达理工学院,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航空设备检测与维护方向)专业计划招收理科生80人,工商管理(航空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计划招收文科、理科各4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方向)专业计划招收理科80人,上述专业将在普通本科二批招生。

  此外,河大原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今年将继续在普通本科二批招生,其中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文科150人、理科80人,会计学专业文科100人、理科6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理科180人;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文科100人、理科50人,生物工程专业招收理科150人;中美国际通识课程教育项目通信工程专业招收理科110人,电子商务专业招收文科30人、理科70人;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俄语专业计划招收文科50人、理科10人。

  据了解,在河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读,学习2到3年后,有意向并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选择到国外合作高校学习深造,完成学业后,可以同时拿到国外大学及河南大学文凭。(王佳宁李想)

 

郑州晚报》河大拟招 50 名医学定向生

新闻作者: 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王佳宁 黄灿娜

      今年,河南大学继续面向河南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招生(简称免费医学定向生),50名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学制5年。

      河大招生办副主任田歧立介绍,本次招收的医学定向生并不局限于农村考生,只要是有志于将来从事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考生,都可以报考。

      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今年河大面向全省理科生招收50名免费医学定向生,文化成绩达到省一本线即可填报。

      学生被录取并报到后,须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在学制期满顺利毕业后,须服从安排到定向单位连续工作6年以上。免费医学定向生就读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并可领取生活补贴,其他待遇与普通学生一样,可申请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

 

开封日报》让年轻的心与公益梦想一起飞翔

记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新闻作者:

      为中国开封SOS儿童村的孩子义务补课,开展“校园光盘行动”,为社区居民捐赠免费读物,走进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近年,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把志愿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众多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公益与爱心的光彩。在2013年度“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中,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也获得提名,成为唯一入围“十佳爱心公益团队”大名单的院系级大学生公益组织。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协成立于2004年,下设综合协调部、外联部、宣传信息部、红十字项目部、社区服务部,目前已成为河南大学最为活跃的志愿者服务团体之一,连续6年获得“河南大学优秀志愿者组织”称号。

      中国开封SOS儿童村是一个特殊的国际公益组织,旨在把孤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村里的100多名孩子大都在上学,繁重的课业让村里的妈妈为辅导孩子功课而犯难。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协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每年初秋时节,就会有一批新入学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学子在学长的带领下走进儿童村,一次次播种梦想,播撒爱心。4年来,志愿者们风雨无阻,为孩子们上了1000多节辅导课。近百名河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全力以赴,在播撒爱心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历练和升华。

      作为青年志愿者,特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这群年轻人坚持携手公益的动力源泉。  今年5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协的志愿者在校园展开了对“光盘率”的调查,并举办“我光盘,我自豪”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提高校园“光盘率”。志愿者们在校园里设立了固定摊位,设计制作了展板,开展了“让我们一起光盘吧”签字征集活动,并在学校各个餐厅内张贴光盘行动海报,与前来就餐的同学进行有奖知识问答互动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廖才进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牢树立节约意识,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光盘理念’深入人心,大家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日上午,11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走进市博物馆,开展义务讲解、存包、指路等志愿服务。这已是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协连续第4年组织此项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张莹楠说:“为了做好义务讲解,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还提前来到博物馆实习演练。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既向公众普及了文物历史知识,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提高。”

      “怀揣爱心,温暖折翼的天使”系列活动、“抚孤助老,蓄力传承”活动、“‘瓶’水相逢,爱心传递”活动、“牵手社区”文化联谊活动、“奏响青春号角,扬起志愿风帆”主题志愿者文化节系列活动、“衣+衣=爱”活动、“信连心”活动……10年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协的志愿者们组织开展的爱心公益活动数不胜数,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年轻的志愿者们释放着自己的智慧与活力,为无数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温暖,也让社会公众一次次感受到来自校园的青春正能量……

      爱心没有终点,梦想仍在继续。10年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青协的志愿者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爱心的接力棒一直在年轻的手中传递,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

 

开封日报》河南大学两项目入选省产业集聚区

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名单

新闻作者: 记者 董帅奇  2014-05-29

      本报讯记者董帅奇报道记者昨日获悉,省发改委日前公布2014年全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名单,河南大学申报的“纳米杂化材料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和“杜仲栽培与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两个项目成功入选。

      据悉,该研发创新平台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创新资源优势,服务我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它在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新沐老人回忆陪焦裕禄到北京做检查的日子——

汴梁晚报》面对病痛 焦裕禄特别坚强

新闻作者: 记者  王兰兰   2014-05-21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但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5月16日,记者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开封专区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辗转新密和郑州,见到了曾经陪同焦裕禄到北京做检查的护理人员李新沐老人。今年82岁的李新沐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不已。朴素、不张扬、坚强,回忆起与焦裕禄接触的短暂时间,李新沐老人用这三个词形容他记忆中的焦书记。

焦书记不张扬很少讲话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前身是始建于河南荥阳的郑州专区卫生所,1954年更名为开封专区人民医院。据李新沐老人回忆,焦裕禄住院期间就在原开封专区人民医院的东1楼。当时,开封专区人民医院是开封市公费医疗定点医院。1961年,医院从上海引进了一台超声波,该设备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此,1964年2月,焦裕禄首先被送到了开封专区人民医院进行诊疗。作为内科护士长,李新沐经常跟随医生巡查病房,他回忆起当时焦裕禄在东1楼住院的情景时说:“焦书记住院期间,没有一点领导干部架子,十分朴实谦和。”

“焦书记不像其他病人那样爱说话,再加上这个病本来就很痛苦,在我的印象中他很少讲话,而且他一点也不张扬。住院期间我只知道他是一名干部,具体是做什么的,一点都不清楚。”李新沐老人说,“跟普通病人一样,每天护士给他打针、喂药,并没有搞半点特殊。直到后来看了报纸的报道,我才了解焦裕禄的事迹。”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李新沐老人在回忆当年巡查病房时与焦裕禄的短暂接触,他脑海中只留下了朴素、不张扬的深刻印象。

面对疼痛 他非常坚强

李新沐老人说,当时焦裕禄被送到医院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在一次巡查病房时,我们发现焦书记的肚皮上满是肿块。当时已经给焦书记做了超声波检查,但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怕诊断不准、延误治疗,需要送焦裕禄到北京诊治。害怕路上焦书记疼痛难忍,医院便选派一名优秀护理人员随行给书记打针。”

由于当时李新沐是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还是内科护士长,又年轻力壮、护理技术过硬、专业技能精湛,所以,陪同焦裕禄去北京做检查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在焦裕禄妻子的陪同下,他们乘坐火车来到北京日坛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情况不容乐观,当时北京日坛医院的医生说癌症已经扩散,不能做手术,建议回河南治疗。”李新沐说,“这趟到北京,从检查到出结果前后有三四天,之后我们便乘坐火车赶回了开封。”在返回开封的途中,害怕焦裕禄疼痛难忍,李新沐在北京日坛医院又开了一盒止痛药,备着给焦裕禄打针。

“我当时跟着去北京,工作就是给书记打针和护理,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我给他打一针止痛针。”李新沐老人说,“当时焦裕禄肝上的癌细胞已向皮下扩散,肚皮上都是肿块。这种病十分痛苦,特别是肝区,疼起来就像刀割一样。但是书记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非常能忍。每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强忍着疼痛,很少大声呻吟。”

这么好的干部因病去世很惋惜

“他如果能活着,将是人民的幸福。”李新沐告诉记者,当他5月15日接到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后,晚上怎么都睡不着,脑海中一直回想曾经陪同焦裕禄到北京做检查的往事,越想越难以入睡。

据了解,李新沐老人在1969年医院支援三线建设时,跟随开封专区人民医院搬到了鲁山。在红旗医院工作了15年之后,医院撤销并将那里的医护人员分配到各个矿区。1985年,李新沐被分配到新密东风矿区医院,直到退休。而陪同焦裕禄到北京做检查的事情,一直埋藏在他的心里。李新沐老人告诉记者,每当他在电视上看到焦裕禄的报道时,总是能触动他的心弦。“焦裕禄去世的时候,我还受邀到兰考殡仪馆参加了追悼会。”李新沐遗憾地说,“这么好的一名干部,因病去世太惋惜了。”

几十年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尽沧桑、几经搬迁,当年为焦裕禄治疗的医护人员有的已经不在了,有的联系不到了,医院经过多方打听才从一些老职工口中得到了李新沐老人的联系方式。如今,当年焦裕禄住过的东1楼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环境舒适的住院大楼。但焦裕禄当年在这里住院时面对病痛,表现出的坚强精神仍被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口口相传。他的事迹和精神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激励全院员工向焦裕禄学习,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