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河大学子与记者共演“变形记” 学界业界“零距离”

11.11.2014  02:42

      逢记者盛世,无冕之王展风采;恰同学少年,激扬文字著华章。10月6日,由河南大学与河南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新梦想·心力量”第三届校园记者文化节开幕。资深媒体人与河大准新闻人“零距离”互动,在第十五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河大新闻学子与媒体记者共演“变形记”。

   三名学生带着新闻梦想 体验记者生活

  记者节的前一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苑凯、王嘉怡、娄原菁三名新闻学子参加河南电视台《百姓观察》的记者节特别节目——《新梦想 心力量》。从河大赶往郑州,历时两天两夜,电视台主编要求三名新闻学子变身“记者”,在媒体记者的辅助下,分别完成“郑开城铁”、“黄河渔家乐”、“民工临时安置”的调查采访任务。

  “我有信心能把这个做好!”娄原菁有点小激动地说。“这个报道是最难的,要求记者对政策充分了解,而且报道还得接地气,考验的是记者的阅历和大局观”《百姓观察》主编刘亚丹说。历时两天的采访,娄原菁在采访中亲身体验了郑州、开封两地的双城生活,她笑着说:“在镜头中说出的话总是不如心里想的那么顺畅,这一次的实践学习,让我离自己的新闻梦想又近了一些。”

  临近深夜,王嘉怡来到郑州中州大道的立交桥下,找寻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打工者,可是却扑了个空。原来,民工们仍在立交桥不远处的安置点居住,在路边休息民工的指点下,王嘉怡来到一座二层板房。跨进简陋的房间,王嘉怡无处落脚,凌乱的被褥铺在地上,民工一个一个紧紧挨着。听着民工大哥的话语,她眼角通红,忍不住捂住鼻子,眼泪快要留下来。“除了把他们的情况如实报道出来,我现在做不了其他的”。

  苑凯的任务是寻找“黄河渔家乐”污染迟迟不治理的原因。忘开暗访摄像机、有关部门领导不露面、奔波采访疲惫不堪……虽然未圆满完成任务,但苑凯说,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参到电视新闻制作过程,收获很大。“舆论监督报道,不但是采访难度大,而且还很危险,但是鞭笞假恶丑、铁肩担道义是记者的责任。”刘亚丹告诉苑凯。

  两天时间,三名学子真实地体验了一把记者的生活。苑凯感慨道:“这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感受到记者的艰辛,更加明白记者肩负的责任,铁肩担道义,真得不只是说说那么容易。”

   三十余名记者走访河大 重温校园记忆

  记者节前一天,河南电视台一行30多人来到河南大学。从“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实验室”到“红烛业”——科举书院文化展,11月7日一早,30多名媒体人不论岗位、不论身份,通通化身“学生”,聆听大学教授的教导。

  “西安、洛阳、郑州、开封,沿渭、黄河而建,自然和人文上都大有意义……”地理实验室里,秦耀辰、秦奋教授向“学生”们展示3D模拟技术,现代农业、郑开轻轨、中心城区的建设立体图呈现眼前。

  “瓷器都是真品吗?”、“无人机技术能用来发展服务业?”、“金缕玉衣能防腐?”记者吴凡走一路问一路。“因为工作需求,记者得不断充实自己,什么都不懂怎么采访?”吴凡坦言,毕业工作后,很少能再有这样学习的机会。

  “王振铎、宋应离、杨海军、张举玺……”王克茹从河大毕业快六年了,母校的老师仍记得清清楚楚。“张老师05年回国,06年开课,我们正好是第一届。老师第一节课提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新闻’——就我回答的!”

  中午,记者们来到明伦校区的民族餐厅,端起餐盘排队打饭。“学五食堂最好吃的是玉米饼。”吴凡回忆起往事,笑了起来。

  走进校园,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刘林军流露出忐忑心境,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他回想起自己20多年前的大学生活。他感慨地说:“大学是知识、活力、梦想的殿堂,我本着一种朝圣的心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沟通、交流。”刘林军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感受,他说:“在从业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挫折,就特别想回学校,老师的教诲、同学们在一起的欢闹,都会成为坚持的动力,所以我特别希望在这里寻找到前行的力量。”

   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互动 共话理想情怀

  在11月6日下午举行的河南大学首届新闻采写大赛颁奖典礼暨记者交流会上,媒体人与准媒体人齐聚一堂,谈论新闻真实、新闻理想,共话媒体人的情怀。

  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观察》栏目主编刘亚丹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需要记者在客观、全面听取多方声音后,理性地看待问题。就假新闻现象,刘亚丹表示,新闻膨胀化导致不少媒体为了追求利益,用假报道博取眼球,假新闻的出现警示新闻工作者应坚持职业操守、弘扬正义,真实客观地进行报道。

  《河南日报》评论员盛大林表示,新闻评论需要有创见、有新颖观点,这就要求什么都要懂一点儿,当“万金油”,各方面阅读都不能少。谈到新闻教育,盛大林说:“最大的病灶、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这就是最大问题。”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奇通过列举校园中的人和事,告诉同学们该如何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点。他强调,同学们要关注身边事、善于发现,注重观察发现、探索思考,他希望新闻学子们能够坚持新闻理想,成为有梦想有力量的船头瞭望者。

  学界业界的“零距离”互动,媒体人与准媒体人的热闹相逢。这个记者节,新闻学子与记者共演“变形记”,让河大学子获益匪浅。校园记者刘晓峰说:“原来记者的工作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大上,记者是有责任与担当的,不仅有长途跋涉、加班熬夜的疲累,还要顶着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管怎样,我都会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为成为一名好记者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