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河南GDP总量为何能跨越3个万亿“大关”?

31.08.2022  10:51
  • 来源:大河报
  • 责任编辑:王宇
  •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文 朱哲 摄影

      10年时光,中原上空日月盈昃,辰宿列张;10年时光,黄河两岸云卷云舒,花谢花开。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切都已悄然变化。

      10年来,河南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万亿、4万亿、5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9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89万亿元。

      短短的一组数字,背后蕴含了河南10年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这是出彩河南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赛道上跑出的“加速度”,更是河南1亿人民一粥一饭、一屋一檐的幸福感。

       河南省人均GDP水平在全国处于稳定提升状态

      “95后”助理研究员徐涛最近很忙。10年前,徐涛正在读高三。大学4年、研究生3年,他都在经济应用学领域学习。大量的数字研究,让徐涛对于河南这10年的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河南GDP总量逐年攀升,或许是发展积淀的必然结果,与之伴随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升,徐涛认为,这是发展带给个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8月28日上午,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徐涛的感受。

      根据发布会公布数据,10年来,河南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万亿、4万亿、5万亿元台阶,确保今年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力争“十四五”末突破8万亿。

      与10年间经济总量实现共同增长的,是个人“兜里的钱”。10年来,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27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2.68万元,增长2倍以上,年均增长8.6%。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对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农业大省在人均收入方面相对压力较大。”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说,从10年间河南省GDP总量及人均收入两组数据看,河南既保持了GDP总量的持续提升,也保证了人均收入的同步提升。

      张占仓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多一点,最近两年,河南省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将近80%。从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情况看,河南省人均GDP水平在全国处于稳定提升状态。通过“三个一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等,为河南经济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河南18地GDP总量前4名次不变 郑州表现最突出

      “过去10年是我作为一名学者价值实现的最好时期。”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于近日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表示,10年来,他和团队不仅参与多项顶层设计,更将学术研究渗透到经济活动血脉的末梢。比如2014年开始持续至今的“百县千村万户”入户调查。该调查研究主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徙为主体,涵盖农业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收入、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10年间,河南的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这意味着,河南的发展跟上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步伐。”作为一名深度的参与者,耿明斋对河南经济总量的结构变化了如指掌——从河南省本地看,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2008—2021年GDP总量都有大幅度提升。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郑州,涨了4倍多;其次是许昌、周口、新乡、商丘、驻马店、信阳、开封、漯河,涨了3倍多,再次是洛阳、南阳、平顶山、安阳、濮阳、三门峡、济源,涨了2倍多。“梳理相关数据我们发现,2008年至2021年的14年中,总量前4的位置没有变化,始终是郑州、洛阳、南阳、许昌。

      在12个地位变化的城市中,地位上升的是新乡、驻马店、周口、商丘、信阳、开封和漯河7个城市。其中升幅最大的是新乡和驻马店,分别由第10、12位升至第6、8位,各上升4个位次。地位下降的是平顶山、焦作、安阳、三门峡4个城市。濮阳是中间略有升降,最终仍保住了第14的位次。

      从全国范围看,2021年GDP总量排在前6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其中,广东GDP超12万亿元,江苏GDP超11万亿元,山东GDP超8万亿元,浙江GDP超7万亿元,河南、四川GDP均超5万亿元。6省的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

      10年前,这份榜单则略有变化。2012年各地GDP总量排名前6的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10年后跻身“第六把交椅”的四川,当年排名第8,排名前5的省份则没有变化。

       河南城镇化率提高14.46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变化的背后,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据了解,2021年河南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45%,比2012年提高14.46个百分点。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披露,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化率10年间年均增速河南省为1.69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1位、周边省份第2位,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河南省城镇化率增长较快。

      值得关注的年份是2017年。这一年,河南省城镇常住人口4794.86万人,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16%,实现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城镇化率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张占仓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河南城镇化率越过50%后,进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河南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过去10年,是河南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这种转变,背后是深刻的结构调整。耿明斋介绍,河南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大省,过去10年中,传统产业本身在积极向技术前沿延伸;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工业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10年间,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其中,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落户河南。2021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000亿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351亿元、增长38%,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08.9亿元、增长58.4%。郑州高新区、洛阳高新区等7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绩突出,双创市场主体数量稳居中部六省第1位。

      此外,在产业布局上,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4%,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4%,较2015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盾构、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领域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24%、12%。

      河南中心城市从“一枝独秀”到“一主二副

      今年7月25日,郑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2021年郑州市城市建成区规模的通告。根据通告,2021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744.15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342.11平方公里。过去10年间,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大了近一倍(2012年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

      郑州不断“长个儿”的背后,是其作为省会的发展力、带动力、辐射力在不断增强——10年前,河南对郑州辐射带动性的提法是“积极推进郑汴都市区和郑汴一体化发展”;10年后,郑州已承担起“1+8”的重任。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20年9月,《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提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打造“1+4”郑州都市圈;2021年12月27日,省委宣传部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通报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新纳入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4城市。提出到2025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GDP力争达到2万亿元,郑州都市圈GDP力争达到6万亿元。

      2014年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洛阳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洛阳作为省域副中心的“名分”被确认。2021年,另一个“副中心”出现——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在此前明确的是“一主一副三区域”中心城市格局,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洛阳是副中心城市,南阳、安阳、商丘则是3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南阳晋级为河南省第二个副中心城市,河南省中心城市建设格局变成“一主二副二区域”。

      “副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趋势之一。河南体量大,需多中心发展,‘一主二副’格局的打造将对整个省域经济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耿明斋表示。

      河南力争“十四五”末生产总值超8万亿元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是近段时间经济大省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经济总量排名第5的河南,当仁不让。

      今年以来,河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立足当前,持续实施“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四个拉动”等,稳住经济大盘;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全力实施“十大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3.1%,在全国的位次较一季度前移8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是全国的2倍多,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河南则提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发展“全年红”,力争“十四五”末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