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河滩区启动搬迁扶贫 搬出穷窝拔“穷根”
69岁的于景月,是河南省封丘县人,家住黄河滩区的矮瓦房。今年,封丘实施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工程,在县城东南建成一座新城——李庄社区。于景月一家7口,每人分到30平方米楼房。
在河南境内的黄河滩区,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414个贫困村、33万贫困人口,是全国最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带之一。如何让滩区群众逐步搬出来,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2014年年底,河南决定试点先行,对受洪水威胁较大、能整村外迁的14个村开展搬迁扶贫试点。一项惠及几十万贫困人口的居民迁建计划启动,这让祖辈生活在滩区的百姓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搬得出
联户代表化解“天下第一难”
一直以来,“黄河滩区”是落后的代名词。
“从小到大,住过草房、土坯房、砖瓦房,每次发洪水,村里最先被淹。”封丘县李庄镇南曹村农民刘书开说。
刘书开说,历史上黄河百年一决口,几十年一改道。经过这么多年治理,温顺多了。但南曹村属于黄河滩区,就是在防汛大堤以内,既是黄河行洪区域,也是村民生存的场所。
泥巴路、土砖房,一到雨季,家难进,路难行。像南曹村一样的黄河滩区,受政策及防洪要求制约,基础设施落后,农业靠天吃饭,工业几乎为零,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据不完全统计,封丘全县滩区43个村,还有1000多户没有电视。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搬出穷窝是最现实的选择。但离开祖辈生活的家园,谈何容易。如何迈出滩区迁建第一步,让农户自愿主动搬出来?
封丘县立足公开、公平,化解移民搬迁这个“天下第一难”。化繁为简,在试点村选出联户代表,推选迁建群众理事会:每户选出一个代表,每10户选出一名“十联户”代表,再选出一个“百联户”代表,再由以上代表们选出村迁建群众理事会。
“农民把房子看成天大的事,所以层层选代表比选村委会主任还认真。” 刘书开说。今年5个试点村共选举160名“十联户”代表、16名“百联户”代表、5个迁建理事会。同时,发挥党组织作用,在迁建群众理事会建立党支部,“百联户”设党小组,每个“十联户”有一名党员。遇到矛盾,由党员、联户代表共同解决。
迁建理事会的权力有多大?大到新区的选址认定、户型选择、迁建人口认定标准、旧宅丈量方案。管得有多细?细到用什么门窗、用什么卫浴、用什么灯管、用什么合页。“都是俺们自己的事,没人不积极!”贯台村迁建理事会理事长王中堂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视察”一番,看看房屋建设进度和质量。他说,乡亲们的新家都在这,可不敢有一丁点儿马虎。
“建设新村,国家投资5亿多元,用哪家施工队?买什么样的建材?都由迁建群众理事会说了算。”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说,物料进入工地前,理事会派2名监督员监督,鉴定合格的物料,方可进场。物料卸下一半,监督员再次检验,保证全部合格。
做到了公开、公平,迁建难题不再难。李庄镇成为首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新社区,可容纳3.5万至5万人。
刘书开正在整理衣物,准备搬家。他所居住的青砖房,是结婚时盖的,已有20年历史。刘书开说,国家补贴每人2.84万元,除了买新房,还能留下1万多元。迁建方案公布后,封丘滩区出现农民冒雨排队,争相签订搬迁协议的现象。
留得下
产业集聚区让农民“家门口就业”
在封丘滩区,贫困户占比30%。搬进新社区后,如何让贫困户既住得下,又有活干?
迁建工作启动以来,封丘县多次召开就业专题会,派出30多名干部深入试点村,逐人登记就业状况、就业意愿。李庄社区设立劳动就业服务站,及时公布就业岗位信息,并为农户自主创业牵线办理小额贷款。
“岗位只多不少,保证人人有工作。”陈明底气十足。经过走访摸底,首批搬迁的5个村,共需解决就业1140人。在商业中心区,先行建设的8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签约4家电子、服装加工、汽车内饰企业,提供岗位900个。社区设立管理岗、公益岗,又增加200余个岗位。
此外,以李庄镇整体搬迁为基础,封丘县建起重产业集聚区,在县城东部打造封丘发展的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黄陵、尹岗、曹岗等乡(镇)组团发展。目前,产业集聚区可吸纳2000余人就业。居民骑电动车上下班,经一条新修公路,单趟仅用10分钟。
“农活怕是干不动了,俺想当个保安。边在社区上班,边照看孙子。”54岁的魏克金谋划着。
住上新房的魏克金,期盼社区服务更完善。为此,封丘县组织李庄镇干部、试点村党支部书记、迁建群众理事会理事长,专门学习新型社区管理办法,接受专业的物业管理培训,力争让迁建群众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居家服务。
能致富
特色产业扎根滩区土地
“收了麦子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黄河滩区的农户极度渴望摆脱贫困,开始新生活。
“住在社区就像在城里一样,明年不打算出去了!”专程从广东赶回装修新房的村民刘新奥说,出去打工为的是挣钱买房结婚。现在,房子有了,再娶个媳妇,一边进工厂拿工资,一边流转闲置土地,收入还能比以前翻倍。
封丘5个试点村共有土地2.2万亩,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到总户数的78%。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用“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方法,封丘引导群众有序流转土地。
目前,已有公司与李庄镇签订流转意向,还有的农民组建起种植合作社,吸引群众入股流转。
“合作社成立了,生活会越来越红火!”贯台村农民李先中计划在树莓种植上大展拳脚。原来,他得知树莓亩产效益高,苦于没有足够的土地,致富梦想无法实现。借着滩区迁建的东风,他拿到精准扶贫资金,一口气流转200多亩黄河滩地,成立树莓专业种植合作社,吸收成员30多户。
封丘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树莓正在成为该县有效破解农村贫困户脱贫难题的支柱产业。全县树莓种植面积5万亩,发展树莓专业合作社20多家,带动近2000户滩区农户种植树莓1万多亩,户均增收1.3万元左右。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说:“科学谋划、分类施策、精准扶贫、整体迁建是破解黄河滩区脱贫难的破冰之举。”按照转、扶、搬、保的扶贫开发思路,确保到2020年前将“三山一滩”贫困地区建成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特色产业和综合措施扶贫到户的示范区,实现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