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位第一书记干了啥?引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关注

26.06.2017  15:17

这几天,咱河南的驻村第一书记宋伟成了央媒及省内媒体关注的焦点。

6月23日,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报道,标题是《宋伟:敬业乐群脱贫忙》。

6月24日,新华社以《从“外来户”到“主心骨”——记河南省农业厅驻村第一书记宋伟》题,进行报道。

今天,人民日报在“两学一做·榜样”栏目,对宋伟的事迹进行报道。以下请看全文:

宋伟(右)在村里走访慰问。

“我种了几十年地,没想过自己还能成为股东。”河南滑县慈周寨镇北李庄村村民李守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要感谢老宋哩,是他和村干部扶着俺过上了好日子。”这个“老宋”,就是宋伟,河南省农业厅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北李庄村驻村第一书记。

“老宋”其实不老,刚四十出头,只是驻村这两年,跟村民一起摸爬滚打,风刮日晒,看上去有些显老。“看得准、思路清、抓得实!”慈周寨镇镇长周向党说,“来了不到两年,老宋人黑了一圈,头发也白了不少,操心操的呀。”

村里有了坚强的党支部

北李庄村是有名的贫困村。约1000户的村子,光贫困户就有428户。贫困像一块大石头,压得村民直不起腰。

“一定要把这块大石头搬掉。”2015年8月,宋伟刚上任就下定决心。可第一次开支委会,七个支委就有两个未到。会上,他热情动员大家为村里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支委却个个低头不语。村里第一次党员大会,60多个党员只到了不到1/3。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经过半个月的走访、调查,宋伟找到了村党组织不强的症结:不重视学习,制度落实不好;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部分党员一心谋个人致富,却没有带动群众脱贫。

“强村,强根”“抓学习、立规矩、压责任”,在县委、镇党委支持下,宋伟带领支委一班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抓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扎实推进学习活动。书记带头学、支委比着学、党员跟着学,学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员队伍学习风气渐浓。村党支部确立规矩,明确分工。现在遇事班子一起商量,定了的事齐心协力去办,凝聚力越来越强。

村党支部还给党员设置政策宣传、科技致富等7类尽义务岗位,让党员公开承诺每年至少为贫困户办一件实事。支委分工压实了,党员责任明确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来越强。党员聂中杰现在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组织活动,还主动承担起村里公益事业。

“即使我卸任了,村子也会成为富强村,往前发展。因为有了坚强的党支部。”宋伟自信地说。

贫困户由428户减到22户

走过北李庄村整洁的主街道,转入小巷深处一家小院,只见一棵桐树枝密叶茂,院内安宁而有生机。这就是村民李守芳的家。

周向党介绍说,李守芳今年65岁,因以前贫穷至今没结婚,常年寄宿在弟弟家。“可能因为被贫穷压得太久了,他在村里走路从来都是低着头,见人也不敢打招呼。”周向党告诉记者。

“宋伟来了之后,争取资金给他新建了两间东屋,在院里铺了路,除了杂草。还从有关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15万元,分别帮扶15个像李守芳这样的贫困户,让他们入股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分红。同时又给他找了份工作。现在,李守芳走路带风,见人总笑,说起话来底气十足。”周向党说。

正说着,李守芳回来了,热情邀请大家进屋。屋内陈设简单,整洁明亮。有了房,也有了闲钱,说起现在的生活,李守芳直乐。

像李守芳一样,北李庄村很多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变。村党支部对4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对有能力、有意愿创业,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进行创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创业意愿的,介绍他们到村就业帮扶基地务工;对劳动力弱、家中有病人的贫困户,通过企业带领、入股分红等办法,使他们走资产收益增收脱贫路子;对有一技之长的老人,除了给予资产收益帮扶外,还帮助他们购买工具、提供场地,让他们靠自身手艺增收。

目前,北李庄村有木器加工厂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个、家庭农场4个。村里还建立了3个就业帮扶基地,每年可吸纳务工人员1100人,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截至2016年底,全村贫困户只剩下22户53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63%,达到国家脱贫标准。

村民四大难题解决了

“老宋,吃了没?”“老宋,又忙去了!”“老宋,到家坐会儿吧。”走在北李庄村的街上,村民不断向宋伟打招呼。“村里人对熟悉又敬重的人,才会在姓前加‘老’。”村里一名老党员说。

周向党说,宋伟一来就直接扎进村里,找了两间简陋的水井管理房,一间当办公室和厨房,一间当寝室,自己买来办公桌椅和锅碗瓢盆,就开始了工作。从此,上街和村民聊家长里短,下田问村民庄稼收成,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村民心里想的事,宋伟装在心里,并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两年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群众一道解决村里四大难题:

破解行路难——争取上级支持,新修村主要道路1.1公里,路肩硬化12100平方米,道路两边墙面美化23000平方米;

破解办事难——组织村两委6名干部轮流坐班或登门服务,为村民代办各类事项,去年一年就代办1200多项;

破解就业难——争取项目资金720万元,培育制衣厂、门帘厂、高效农业园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提供96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

破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难——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科技培训中心等,广泛开展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增长群众眼界本领,从精神上长远脱贫。

“老宋”真是干事的人。现在,村民遇事都愿意找宋伟商量,找支部反映。干部有劲头,群众有盼头,全村上下一股劲,齐心奔小康。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