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三处有望成为国家公园,瞅瞅都在哪儿?

10.11.2017  14:33

河南距国家公园有多远?这三处有望!

太行山上的金钱豹

河南日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陈慧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此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迄今为止,我国已设立了三江源、神农架、武夷山等10个国家公园试点。“国家公园”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国家公园和现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有啥不一样?河南什么时候能建国家公园?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和政府机构人士。

国家公园把自然还给自然

国家公园不是普通意义上供公众游玩的“公园”,与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也有明显区别。

“国家公园是一个大概念,考虑整个区域、同一流域、一个山系的整体保护,是系统工程,实行最严格的保护。”11月6日,省林科院生态工程中心樊巍博士说。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国家公园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1872年设立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早已成为久负盛名的游览胜地。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设计同样坚持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作为一种国民福利允许国民前往游憩。

这三处有望成为国家公园

目前,我省有3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7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1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还有大量的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资源可谓丰富。不少人对河南建国家公园充满希望。

我省哪些地方有望成国家公园?

事实上,在争取国家公园试点方面,刚刚通过专家评审的《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已有所谋划。根据规划,我省将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 太行山金钱豹、猕猴国家公园,大别山朱鹮、白冠长尾雉国家公园,伏牛山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带生态系统类型国家公园。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这三个设想的国家公园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前两个以重要物种保护为主。金钱豹、朱鹮均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太行山猕猴为中国所特有,横跨济源、焦作、新乡三市的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重要的朱鹮野生种群地。

而伏牛山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还是长黄淮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44.7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在全省具有突出优势。

争取国家公园早日落地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公园建设要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将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成熟一个设立一个。

我省该如何做好生态资源保护,争取国家公园早日落地河南?

“金钱豹在河南、山西、河北都有栖息,猕猴在山西也有分布,设想建立太行山金钱豹、猕猴国家公园,需要积极进行跨省协调。”郑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所所长路纪琪说。

樊巍则认为,国家公园主要保护的是重要生态敏感地区,或者重要物种保护地,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渠首算得上是全国重要生态敏感区,关系到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如果能与伏牛山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带生态系统结合起来,成功申请国家公园的可能性会更大。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南是黄河的主要流经之地,可以考虑建黄河国家公园。”路纪琪建议说。从三门峡至濮阳,我省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如果把这些保护区、相关的文化遗存从西向东连接起来,打破地域、行业分隔,能更有效地保护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传承。”

根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我省将开展国家公园前期工作,包括基础调研、科学考察及基础性研究,编制体制试点方案、建设实施方案、总体规划等,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后组织实施。

新闻多一点: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 National Park”, 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首先提出。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中国人还有些陌生的“国家公园”,其实在将近一百五十年前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公园是成立于1872年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目前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

2015年5月,国务院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截至目前,我国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但均尚在建设中。

谁会成为第一个国家公园?

按照《总体方案》规划,“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那么谁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2015年,国家发改委选的九个试点都是采用地方申报的方式。其中浙江的仙居,湖南的南山等地,都并非公众所熟悉的地方,但同时,一些公众熟悉的旅游胜地最初也拒绝进入试点名单。

不过,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上后来的祁连山)并不意味着就是未来的国家公园,“试点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问题,之后在试点的过程当中把它总结经验,将来能不能成为国家公园,要看是不是符合国家公园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说。

最终还得按照《总体方案》的标准进行考核,“各地都有一个竞争的关系”。目前国家公园的入选标准还在研究中,《总体方案》只是公布了一个框架——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性面积的适应性和管理的可行性,明确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

“国家代表性指的是国家层面上的,不是哪个县、哪个市,或者哪个省推荐的。”朱春全分析,此外,“你选择这个地方全是集体的土地,或者这个地方本来人就很多,那可能要避开这些地方。”朱春全进一步解释,至于“管理上具有可行性”,“就是要看它的价值,也要看它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总体方案》公布后,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和规模。朱春全的团队承担了一部分研究,参考国际上的划分标准,以及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物种的分布情况,他认为,“我国的国家公园的规模可能从60个到200个之间,国家公园的数量不应该很多,因为它本身面积很大。”

按照构想,国家公园并不能提供旅游服务,未来的国家公园与旅游景点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将提供环境教育服务。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