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木兰文化如何更“走心”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南,一望无际的豫东大平原上,一座红墙碧瓦的古建筑,在青松芳草掩映中格外醒目。这就是位于营廓镇周庄村的木兰祠,又名孝烈将军祠。如今,木兰文化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虞城的亮丽名片。
木兰之“争”沸沸扬扬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木兰是否真有其人、其家乡何处一直争论不断。
东晋末南北朝初期何承天所著的《姓苑》、唐朝白居易的《题木兰花》、宋朝何汶的《竹社诗话》、明朝朱国祯的《涌幢小品》、清朝史学大家田瑗的《木兰将军论》……记述木兰身世及事迹的文章不下百余篇。唐朝以来,有不少地方为木兰立庙祭祀,陕西延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河北顺平均有。
木兰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及史学界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一致认为,木兰确实是我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位巾帼英雄。范文澜在其著作《中国通史简编》里,肯定花木兰属实,1982年曹熙的《木兰辞新考》中,也明确记载木兰确有此人。
虞城木兰祠内,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
木兰,无论姓氏为何,故乡何处,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忠、孝、智、勇”的木兰精神,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弘扬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时时处处传承木兰精神
在虞城营廓镇木兰祠,有关文物保存完好。木兰祠大门内两侧立有两通祠碑,位于东侧的《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体为青石,通高3.6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西侧是《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通高2.14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碑文、图案皆清晰可见。现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
沿着两座石碑之间的甬道往里走,尽头就是木兰祠景区的主题建筑——木兰祠。大殿高16米,系砖木水泥仿唐建筑。舒展沉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廊柱高耸、斗拱飞檐。走进祠内,迎面正中是一座高大的木兰戎装出征像,木兰身着黄金铠甲,戴黄褐斗笠,披果绿战袍。
据史料记载,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虞城县斥资重修木兰祠,基本恢复了木兰祠原有的历史风貌,并新建了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陵园等,2000年,国家邮政局在木兰祠举办了“木兰从军”纪念邮票首发仪式。
置身这样的环境,传说中木兰挥别父母、策马而去的决绝背影,杀敌归来后一家人喜极而泣的场景犹在眼前。漫步木兰故里虞城,依然时时处处能感受到人们对巾帼英雄的尊崇敬仰。无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或多或少能讲出一些有关木兰的故事。
为了挖掘和研究木兰精神,2007年虞城就成立了“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制定重修花木兰故里旅游景区的详细建设规划。
县邮政局的“木兰女子投递班”,是该局优质服务的一面红旗,年轻的姑娘们身着油绿服装,英姿飒爽,颇有当年木兰的英姿。以木兰命名的宾馆、公司、集团等,更是随处可见。
多方联动发展木兰产业
2007年5月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木兰之乡”称号,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虞城县紧紧抓住这一文化资源上的优势,通过举办“木兰文化节”、经贸洽谈会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和唱响“木兰”文化品牌。
在河南虞城县店集乡杨庄村,“木兰”牌礼品西瓜正在等待外运。来自上海的客商说,虞城县店集的“木兰”礼品西瓜、沙集的“木兰”大葱、张集的“木兰”红富士苹果等农副产品都是受到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在当地的超市里,只要是“木兰”品牌都比较畅销。这是虞城人看准了“花木兰”这位传奇人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巧打“木兰”品牌,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取得的成果。
近几年,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增强,虞城县利用花木兰在农产品上做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效。虞城县于1998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全县第一个农产品商标“虞国花木兰”。目前,虞城有多种农产品注册了“虞国花木兰”和“木兰”商标。农民们高兴地说:“木兰名气大,俺们也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