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我与河南结缘的肯定” ——访2014年黄河友谊奖获奖者
9月29日上午,在郑州黄河迎宾馆的贵宾室里,记者采访了今年黄河友谊奖的6位获奖者: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董事会主席保罗·海明格、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院长董子钢、吉尔吉斯斯坦议会议员、农业水资源委员会主任乌扎克巴耶夫·塔蓝特别克、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邝远平、河南大学海外讲座教授米兰·克奈科尼、平高东芝(河南)开关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指康寿。
保罗·海明格已74岁,但仍精神矍铄。他说,二三十年前他做外相时就来到中国推动两国经济交流合作,现在又因卢货航与河南结缘,这个荣誉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在河南竞购卢货航股份的过程中,他全力支持河南航投参与竞购,为河南航投成功竞购卢货航35%的股份作出了巨大贡献。
谈起卢货航在河南的发展,他更坚信自己当初的决定:“截至目前,卢货航在郑州已有34个航班,平均每班进口货运量稳定在110吨左右,出口在60吨左右,货运需求正不断增加。10月份航班将加密至每周4班,今年底达到每周6班。不久后就会达到原定的每年20万吨的目标。”
他表示,河南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卢货航在郑州的扩张就是很好的证明。明年卢货航还会与河南航投合作成立一家本土货运航空公司,将郑州作为该公司全球主要的货运枢纽之一。
相比保罗·海明格先生,记者采访董子钢院长没那么顺利。听到记者的采访请求后,他谦虚地以“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为由婉拒了。但记者了解到,他的研究关系到众多癌症患者的康复。去年,中美(河南)荷尔美肿瘤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了我省癌症化学预防国际联合实验室,搭建了高水平的癌症化学预防科研基地,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美国生化杂志上。同时董子钢教授率领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合作,加强对我省肿瘤康复人才的培养。
乌扎克巴耶夫·塔蓝特别克是本次获奖者中唯一的外国政府官员。2010年他任农业部长时,为河南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经贸项目合作牵线搭桥,并致力于与双方文化交流和农业科技的合作。在他的推动下,河南贵友实业集团与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走出去”涉农企业。他接受采访时说:“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一站,两国是携手共进的关系。我国是个农业国家,河南在资金、农业技术等方面优势很大,与河南加强合作,对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促进,很多河南企业投资我国。根据双方的意向,我国有可能将更多的农产品出口到河南。”
两年前,侨居澳大利亚的邝远平将投资32亿元的炎黄科技园项目落户在洛阳,目前总产值已经突破50亿元,为当地提供了2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捐资助学,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谈起回国创业,他说,和很多华侨华人一样,他虽生活在海外,但仍心系祖国发展。他将通过在海外的影响力,向更多华侨华人推介河南。
“能获得这个荣誉,我非常感动,因为我听说有2000多人有资格。”来自捷克的66岁的米兰·克奈科尼说。作为地理系教授、国际亚欧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副主席,他在灾害预警与管理领域造诣深厚。他在促进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与国际培养模式接轨、拓展教师科研国际视野、推进学院国际化合作方面贡献巨大。“相比捷克的学生,河南学生国外留学的机会要少一些。我想通过我的努力,为河南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来自日本50岁的金指康寿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他说:“获得河南省颁发的这个奖,我很高兴,但更高兴的是,我的技术能够在中国发挥很好的作用。”担任总工程师4年来,他帮助我省加快引进日本东芝公司先进技术,提高了我国特高压盆式绝缘子的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空白。同时为我省合资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再先进的技术,没有较好的基础也是不行。河南有很强的工业基础,而且河南的企业员工非常优秀,这是河南发展的坚实基础。”金指康寿说。(记者 徐东坡 通讯员 贾献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