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年末岁尾,各级各地都在盘点今年的“收成”,冲刺最后一个月,展望明年的经济发展。对明年和未来河南经济怎么看?大家都很关注。近日,我省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和1—10月统计信息相继发布,提供了审视我省经济发展态势的依据。从中不难看出我省经济总体运行符合预期,保持了持续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传递了更趋积极的增长预期,也传递了愈加坚定的发展信心。
数据显示,1—10月,全省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7%,其中,工业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7.6%,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前三季度,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说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减量、延链、提质”与“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前三季度我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8.0%,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新产业不断壮大、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产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12.8%——说明动能转换在加快。前三季度,与过剩产能有效化解相伴的,是我省城镇新增就业104.17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价格指数稳定——说明运行状态持续改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环顾发展形势,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些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旺、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瓶颈。但面对转型中的阵痛和成长中的烦恼,必须看清调结构是“华山一条道”,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大势。越是在紧要处、攻坚期,就越要树立必胜的信心,激发昂扬的斗志。放宽视野会看到,前10个月的发展成绩,就显示了更加明晰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加优化的环境、更加广阔的前景,增强了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和底气。
信心和底气来自充足的动力源。今年11月11日,河南消费者为天猫平台贡献了89.22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5%,这也成为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的一个绝佳注脚。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10个百分点,如果将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百万级别的人口从乡村生活迈入城镇生活,将极大拉动基础设施、消费、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投资。一个后发大省崛起振兴的渴望、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蕴藏的“人口红利”、激发的动能,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信心和底气来自良好的基本面。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我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13%;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增长9.8%;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5.9%、6.8%;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8.8%;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78.8%……这说明我省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不断构筑。
信心和底气来自不断涌现的增长点。新的市场主体在持续增多。今年前7个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1.9万户,同比增长16.5%;截至7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居全国第五位、中部第一位。新的市场在不断开拓。1—10月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2.7%,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804.2亿元,增长37%。新的产业在快速集聚。“航空经济”发展迅速,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迈向万亿级别,郑东新区智慧岛已落地大数据企业102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2018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收集签约的600多个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显示了我省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
信心和底气来自日益凸显的比较优势。前不久的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4.3万余人达成签约意向,9700余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一站式”入职,从一个角度彰显了河南的吸引力和不断巩固的优势。看基础,四条“丝路”、中欧班列(郑州)、加速成形的米字形高铁,不断巩固河南的枢纽优势。看政策,众多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持续释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3+N”政策体系力度空前。看改革,“三十二证合一”“最多跑一次”等举措优化市场环境。看开放,航空港、自贸区、跨境电商、功能性口岸发展如火如荼,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看创新,郑洛新自创区引领带动明显,“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顺利启动。可以说河南的基础牢固、优势突出,亮点纷呈、空间广阔。
时代是最大的舞台,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明年经济发展难免会有新挑战、新“变量”,但上述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对增长的支撑和推动是长期的、强劲的,积极因素是发展主流,河南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和趋势没有变。当前,全省亿万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焕发出的干劲拼劲汇聚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增强底气、保持定力,瞄准高质量发展矢志不渝调结构、谋转型、促升级,就一定能推动河南经济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