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铸造中原水利“金融支点” ——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跨越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 张海涛 本报通讯员王庆利 贺继伟 杨其格
短短6年,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能划出怎样的成长轨迹?
这是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给出的骄人答案:以46.78亿元注册,如今总资产已达275亿元;从全国第四方阵起步,今日已昂然跃升至第二方阵……
根植中原,依水而兴,河南水利投融资改革先锋正阔步前行!
6年,一次志存高远的翱翔
中原沃野千里,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旱涝灾害频发,水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但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预算资金投入为主,资金缺口大,羁绊着水利建设步伐。
省委省政府决意启动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河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9月15日挂牌,后更名为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定位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
在河南水投董事长王森看来,没有清晰战略定位的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会随波逐流。河南水投志存高远,一开始就勾勒出清晰的战略蓝图。
“兴水为民,利泽中州”,这是企业使命;
“发挥两资主体功能,实现三资效用互动,依托政府,广泛合作,价值聚焦,协同发展,打造三大业务集群,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水资源产业投资集团”,这是企业愿景;
公司明确了2009-2011年是初创期,2012-2015年是创业期,2016-2020年是发展期,2021年以后是腾飞期。
战略既定,河南水投一路风雨兼程、创新奋进,一个熠熠生辉的中原水利“金融支点”已卓然而立。
6年,一场创新求变的战役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融资租赁法”起草组顾问屈延凯,在深入了解河南水投融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后,连呼“震撼”。
“震撼”的背后,是水投人融资创新上的努力。6年来河南水投千方百计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源源不断引来资金活水。
2011年,公司以“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取得农发行授信64.69亿元,完成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融资任务。
同年,公司以水利供排水资产作为抵押,取得浦发银行长期项目授信10亿元,实现了水利项目融资抵押物范围的重大突破。
2013年,成功发行中票20亿元。公司信用等级也从AA-提升至AA+,并以此为契机顺利注册了30亿元私募债,开创了河南水利直接融资模式的先河。
今年,公司又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网部分资产作为抵押物取得融资租赁授信38亿元,为盘活国有资产,放大资本效益做了良好示范。
6年来河南水投累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额度280亿元,实现融资额146亿元,为中原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6年,一番水润中原的努力
对于许多许昌人来说,9月1日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市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正式开始试蓄水,因水而困的许昌,今天要为水而歌。在河南水投的全力支持下,许昌市在全国40多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中创造了引人注目的“许昌速度”。
这只是河南水投项目投资的一个缩影。河南水投坚持大局意识、根植中原,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为我省三大国家战略夯实水利基础。
河南水投采取直接投资、联合投资、兼并重组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各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项目遍布许昌、洛阳、濮阳等18个市县,初步形成了基础水利、城镇水务、水资源综合开发三大业务集群。
去年以来,PPP模式渐成热潮,河南水投积极探索PPP模式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今年7月,河南水投参与的周口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功签约,这是全省首单落地的水利PPP项目。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累计签订投资项目26个,完成投资199.65亿元。其中,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投资额150亿元,已累计投入135亿元。
6年,一种强基固本的坚持
办企业如建楼,根基一定要打牢。河南水投深谙此理,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强基固本,谋划长远。
6年来,河南水投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完善,为公司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政治保障。不断加强集团管控,强化内部审计,提升执行力。
企业和企业的差距,就是人与人的差距。河南水投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河南水投6年来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打造具有水投特色的“廉政文化”,建立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光阴荏苒,6年来水投集团留下一串串深深足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的水利投融资模式,为水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面对骄人成绩,河南水投人没有陶醉自满。“‘十三五’期间,水投集团要向水利投融资平台第一集团全力迈进。”王森话语铿锵。
“十三五”期间,河南水投定下一系列硬指标: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收入达到50亿元……
走进今天的河南水投,使命如山、激情如潮。展望未来,这里的风景值得期待!
(来源:《河南日报》2015年09月1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