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郑州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编者按: 1月16日,河南日报头版“拼搏十三五 出彩看河南”栏目刊登《郑州: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一文,介绍了郑州多措并举,激活一池金融春水,收获实体经济尤其中小微企业顶住下行压力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漂亮“成绩单”。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河南日报记者 徐建勋 何可) 2015年岁末,郑州的金融“成绩单”颇为亮眼:12月23日郑州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约50亿港元;12月24日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3.4亿元。金融活水浇灌下,郑州实体经济尤其中小微企业顶住下行压力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为助推中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郑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境内外、场内外市场并举,IPO首发、借壳与增发融资并重”,制定了多项鼓励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企业演绎上市“加速度”。郑州市政府从挖掘培育上市资源、加大企业上市前期的培育力度、建立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激励机制等方面推进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挂牌上市公司达118家,其中境内外上市公司41家,占全省的1/3强。首发融资累计304.4亿元。41家上市公司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23家,首发融资累计172.93亿元;境外上市公司19家,首发融资累计131.51亿元。市政府出台《郑州市财政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双创增动力十六条实施意见》,支持企业赴“新三板”挂牌,给予成功挂牌的企业奖励20万元。目前共有“新三板”挂牌公司77家,占全省的45%,位居中部周边9省会第2位。通过协议转让、做市商等方式累计实现融资11.5亿元。其中,2014年挂牌30家,融资0.63亿元;2015年新增加47家,融资10.87亿元。初步形成境内境外全面开花、多层次资本市场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给创新创业“加火添柴”,郑州银行专注小微,创新开发新产品,面向小微企业主提供个性化信贷产品服务,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连续4年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截至2015年底,郑州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94.93亿元,增幅23.41%,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6408户,申贷获得率90.90%。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郑州创新建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1+4”推进机制。2015年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融资余额预计达2500亿元,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9个百分点,名录库企业累计贷款140亿元。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银行+共保体”融资新模式。“共保体”模式为38家企业实现融资10660万元。名录库小微企业已扩容至3000家。两只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已经为6家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投资9700万元。
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影响力提升明显,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排名第14位。金融发展创下了“三个新高”:即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达2010亿元,创历史新高;预计实现直接融资650亿元,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00亿元,比2013年底翻一倍,创历史新高。
政府力促金融环境改善,吸引汇丰、东亚、渣打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纷纷进驻,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304家,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为龙头,证券、期货、保险业为支撑,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以及相关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辅助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
金融业已成为郑州现代服务业中比重最大、发展最快的“第一板块”。根据郑州市金融办统计,2015金融业增加值预计达630亿元,同比增长1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占GDP的9.6%,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4%,对全市GDP增长带动效果和贡献力度日趋明显。金融业税收预计达110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17%,为全市财政收入作出突出贡献。
激活一潭金融活水,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郑州市委、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四个一”,即健全了一个由市县统筹、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两级三层”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一个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库;构建了一套把握企业成长规律、增强挂牌上市后劲的培育机制;完善了一套服务于企业挂牌上市的政策、资金、环境等多重保障体系。如今,郑州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资本流入洼地和科技型企业成长高地。
郑州市金融办主任郝伟表示,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且有助于推动新兴业态和产业快速成长,带动全市经济成功转型。2016年全市将大力推动挂牌上市提速工程,建立多级联动的企业挂牌上市绿色通道。据悉,目前郑州后备挂牌上市企业队伍数量共计338家,未来的资本市场将有更多郑州面孔亮相。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