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河南:文化惠民的阳光普照着中原大地
今年冬天,是24岁的盲人小伙儿关占仓最幸福的一个冬天。12月23日,这位从濮阳县鲁河镇漂泊到安阳的民间艺人,在安阳市文化惠民工程中的“戏迷擂台赛”上,凭借一曲河南坠子《偷吃年糕》红透安阳城,上了安阳电视台,甚至还收到了《梨园春》的邀请。小关感慨地说:“我是文化惠民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文化惠民的大舞台,我只是在城市中漂泊着,没有根。”
其实,在安阳,像小关这样受益于文化惠民工程的人有很多。由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安阳市艺术研究所承办的安阳文化大舞台开办一年来,演出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26场,观众达9000人次,让埋没在基层的一大批热爱文艺的普通群众崭露头角,成为舞台主角,并激发着他们带动基层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放眼全省,文化惠民的阳光普照着中原大地。一年来,全省文化工作者以拼搏的势头和创新的态度,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免费开放重大文化惠民部署,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派遣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并打造了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教你一招”等河南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
12月24日,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的创始人李翠利接受了省文化厅捐赠的图书和书架,这不仅使狭小的空间充实了许多,也更加坚定了李翠利“让书香弥漫城乡每个角落”的梦想。她说:“我这缕微光终将融入文化惠民的阳光。”
现在行走在全省各地的公园、河畔、文化广场、社区空地,经常能够看到男女老少歌声阵阵、舞姿翩翩,吹拉弹唱,曲声回荡。无论是戏曲名家放歌田间地头,还是民间艺人登上璀璨舞台,台上台下都感慨着文化的春天来了。
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表示,我省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面临着投入不足、活力不足、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等老问题。解决老问题,要用新办法。2016年,我省将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整合各类现有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供给、运营模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场馆开放
截至目前,我省2940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并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文化活动
目前,“春满中原”“百城万场”“教你一招”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3万多场次,受众达4500万人次
惠民演出
截至目前,“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天天邮戏戏送万家”等惠民演出活动共举行3000余场次
愿 景
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链接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年末岁尾,一组由我省文化工作者汗水浇灌出来的数字印证着文化惠民工程取得的显著成绩。
目前,我省2940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并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天天邮戏戏送万家”等惠民演出活动共举行3000余场次,“春满中原”“百城万场”“教你一招”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3万多场次,受众达4500万人次;全省共有32100余名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持续推进,面向城市社区群众实施“中原文化大舞台”惠民演出已全面启动,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点评
文化惠民要落到实处
省文化厅厅长 杨丽萍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省积极贯彻中央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已经出台《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明确了工作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足见省委省政府对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视程度。
文化惠民最重要的是落实,而落实最重要是加大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督导力度。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在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抓好贯彻落实。我们将与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的专项督查活动,以督导为抓手整体推进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这项惠及全省亿万人民的重大制度设计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