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成全国唯一同时成功“双申遗”省份
我国再添两项世界遗产!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消息,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以及我国申报的大运河双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7个。
一条是连接东西文明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运河,在河南有了交集。大运河河南段与丝绸之路河南段成为世界遗产,使我省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成功申报两项世界遗产的省份。洛阳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成功申报两项世界遗产的城市。
至此,我省共有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5处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我国境内22处申遗点,我省占4处
在“丝绸之路”申遗名录中,共有3个国家的33项遗产项目。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境内3处遗迹,哈萨克斯坦境内8处遗迹,我国境内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在我国的22处中,我省共有4处,分别是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据省文物局专家介绍,我省这4处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遗产。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分别作为汉魏时期的都城和隋唐时期都城的主入口,是汉唐时期都城的代表性遗迹;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陕县的崤函古道,分别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关隘和道路遗迹,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遗迹。4处遗址构成了城、门、关、道这一内涵丰富、完整的丝绸之路要素体系。丝绸之路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将为我省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运河“打包”申遗,洛阳是隋唐大运河中心
“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三条河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
其中,涉及我省的有洛阳含嘉仓遗址、洛阳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等7处遗址。
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孙英民介绍,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全长2700多公里,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此次我省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7个遗产点涉及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商丘市和滑县等市县,涵盖了河道、码头、河堤、桥梁、仓窖、水工设施等完整的遗产类型,见证了大运河从开凿、发展到繁荣、没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价值。特别是发现的3座大型皇家粮仓遗址,排列有序,规模宏大,有力印证了隋唐大运河保障重大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的重要功能。
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表示,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在同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同时申报成功,实现了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突破,在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我省世界文化名片增至5个
“大运河”涉及河南7处遗产点,“丝绸之路”涉及河南4处遗产点
“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增至5处。前三处分别是: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
丝绸之路
简介:丝绸之路河南段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
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等 项遗产点。
画外音:河南的丝绸之路遗产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代表了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址、门址、关隘遗址、道路遗址等不同的遗产类型,我省专家将其概括为“一城一门一关一道”。
大运河
简介: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7项。
画外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回溯|关键词: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2000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依据历史上的分段和命名习惯,中国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通惠河段、北运河段、南运河段、会通河段、中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这些遗产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分别位于31个遗产区内。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说,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把沿线重要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要点|申遗成功的条件和优势
谈到大运河此次申遗成功的条件和优势,河南省文物局资源处处长司治平介绍说,中国大运河符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标准和条件。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其为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实践是开创性的技术实例,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
中国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已消逝的一个特殊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传统——漕运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称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的杰出成就。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与观念的印证,并作为庞大农业帝国的生命线,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运河还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的要求。
作为系列遗产,大运河包括了所有表现其突出普遍价值的必要因素并完整地表现出运河遗产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在遗产构成方面具有高度完整性。
大运河具有良好的真实性。承载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要素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位置和布局方面具备较好的真实性,所有仍具备实用功能的遗产要素具备用途和功能的真实性。大运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精神和感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真实性。
“后申遗”时代,河南怎么做?
“双申遗”成功,对河南省有什么重要意义?记者采访了我省相关专家,听他们谈谈“后申遗”时代——
8年努力终成功,河南又添两张世界文化名片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8年努力,终于成功,河南又添了两张世界文化名片,值得庆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都有河南,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洛阳,大运河的西部起点也在洛阳,洛阳成为沟通东西南北水旱两路的转运中心,足以证明中原在中国古代交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上的影响力,彰显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记者张体义)
有利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表示,“此次申遗成功,我省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三个增至五个,为我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了更多抓手。”同时,提高了我省的知名度,我省应加强对文化的重视,在开发过程中注意遗址文物的保护。(记者牛洁)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龙头作用
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徐金星说,现在洛阳市共有6个世界文化遗产点,这在全国都非常罕见,这6个“重量级”的景点应该发挥龙头作用,形成合力。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卫绍生持相同观点,他说,洛阳旅游文化丰厚,但龙头性景点较少,此次双申遗成功也许是个契机。“洛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整合旅游资源。”
一座城市两处申遗 洛阳为啥能成为全国唯一
作为全国唯一“双申遗”城市,昨夜的洛阳城里几多失眠。作为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交汇点,地理位置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重大,但同时要承担的保护工作更为繁重,背负的压力更加重大。“申遗只是过程,保护才是长远目标。”申遗成功后,洛阳市文物部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3月初正式列入名录,根据国家申遗工作总体安排,首批遗产点的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监测、安全消防等工程必须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因为可能7、8月份就要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现场评估考察。”洛阳市文物局大遗址办主任王阁回忆说,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参与双申遗的城市,大运河申遗与丝绸之路申遗同步进行,时间紧、任务重,洛阳的压力尤其明显。
“就像变魔术一样,一夜之间,遗址上的建筑可能就拆除完成了。”提起去年准备迎接专家的那段日子,汉魏洛阳故城负责人表示,很累,很辛苦,但很有劲。汉魏故城已经埋在地底千年,上面有不少现代建筑,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要求,我们需要拆除一些不和谐建筑,最热的天气里,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不断到附近村子里宣传申遗知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压力山大,连着好几个月没有休息,不仅文物系统,全市很多部门都在积极配合申遗做工作。”
化压力为动力,大运河保护“有法可依”
有了压力咋办?“抓紧干呗,干了才知道潜力有多大。”一名参与申报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2年,洛阳市正式颁布了《洛阳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批准公布《洛阳市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让大运河保护“有法可依”。配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按照文本编制要求,尽最大可能收集、整理相关基础资料,保证了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文本编制的按时完成。
此外,依托洛河北岸的清代建筑群洛阳山陕会馆,通过对其改造提升,将其打造成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以全面展示洛阳大运河遗产,目前,已免费对外开放。
让更多市民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作为隋唐运河中心,申遗工作是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大工程,也是整个洛阳城市发展的大事,但申遗只是过程和手段,保护才是我们的长远目标。”申遗成功后,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余杰表示,洛阳作为参与两个申遗项目的城市,已经郑重向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承诺,要科学保护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要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采用创新的、科学的手段,“盘活”资源,让更多老百姓可以了解到这些文化资源,享受到文化资源带来的快乐。
“十二五”期间,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同时,汉魏故城内城(洛河北)正式纳入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汉魏故城由此踏上了借力发展的破冰之旅。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强指导,严密组织,科学论证,精心设计,连年获得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使汉魏故城大遗址保护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余杰表示,未来,洛阳将采取一系列减免优惠措施,让更多市民走进遗址点,近距离感受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