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均每小时28人被确诊为癌症 五大类癌症免费查
在很多人眼里,一旦被癌症俘获,人生就意味着清零。
但对肿瘤专家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给这一个个“0”前加上个“1”。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郑筱倩开始蹲点河南省肿瘤医院。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她将深入一线,记录医生与死神拼抢生命的故事,观察医改深入带来的变化,搭起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
故事
一个关于生命的三年约定
昨天一大早,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王修身正在查房。突然,有位大姐来跟他打招呼说:“王主任,和你的三年约定到了,我专门回来感谢你。”
原来,今年53岁的李大姐5年前患上乳腺癌,做了手术,没想到,仅过了一年多就出现淋巴转移。
当时,她特别灰心,几度想放弃治疗。
王修身就经常开导她。面对患者,王修身的口头禅是:“疾病不会造成任何一个人的毁灭,放弃希望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
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李大姐终于顺利完成了整个治疗。
出院时,她对王修身说:“王主任,如果我有幸再活三年,一定回来给你送锦旗。”
如今,三年约定到了,已经跟随儿子在广州生活的李大姐,专门带着锦旗回来感谢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
现状
河南平均每小时有28人被确诊为癌症
据调查,河南每年会新增25万癌症患者;按照发病率来算,平均每小时就有28人被确诊为癌症。而每100个逝者中有23人死于癌症,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增长了一倍。
2009年,省肿瘤医院门诊量不到8.5万人次,而去年已超过38万人次。
作为全省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如今,省肿瘤医院已发展成为有42个临床医技科室、2800余张床位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胸部肿瘤微创技术、食管癌加速康复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随着一项项诊疗技术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抗癌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奇迹不断发生。
此外,河南省肿瘤医院康复分院,已选址在郑东新区的白沙组团,计划新增床位1800张。
防范
河南打造肿瘤研究院
对抗癌魔,绝不仅仅是在它肆虐时。
省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魏君丽说,其实,九成以上的癌症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可以延长生存期甚至治愈。
为早日发现肿瘤苗头,河南省肿瘤医院承担了国家重大医改专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在郑州居住满3年的40岁至69岁市民,都可进行城市高发的五大类癌症(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肝癌)的免费筛查。
在人来人往的省肿瘤医院门诊楼,还藏了一个安静的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可不简单,是省卫计委依托省肿瘤医院,和鼎鼎大名的美国荷美尔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
如今,已经有两名博士后在这里开展研究。4月初,还将有十几位国内外顶尖研究人员投入岗位。
这里探寻的重点,是食管癌、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症的病因、分子机制、化学预防,目标是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提高河南肿瘤防治的高端研究水平,也让河南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先进的医疗技术。
行动
商报记者蹲点省肿瘤医院
抗击癌魔,我省如何构筑防线?和死神拼抢,医护人员有怎样的艰辛?大病患者又有哪些苦痛和无奈?在一场场生命阻击战中,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又有哪些事儿值得社会思考、急需破解?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蹲点”活动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上面这些问题,报社记者将深入一线一一探寻答案。
昨天下午3点,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张建功与河南商报总编辑关国锋共同为“河南商报记者蹲点单位”揭牌。揭牌仪式上,张建功宣布,任命河南商报记者郑筱倩为“河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助理”。
张建功说,肿瘤医院和其他医院不同,几乎每位患者都是生命相托。“肿瘤医院责任重大。”张建功说,医院正在努力打造国家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今年,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就是希望在和死神相拼的战役中,取得更多胜利。
张建功说,河南商报“记者蹲点”活动非常“接地气”,将成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能真实反映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一方面深入了解患者需求,让医院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观点
搭建医患沟通平台非常有必要
关国锋说,“兴商润民影响河南”不只是一句口号,河南商报一直在努力做有影响力的新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新闻战线“走转改”,也不仅仅是口号,河南商报就是一直在挖掘“最接地气儿”的新闻。
他说,河南商报“记者蹲点”,遴选的都是与民生利益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单位,“我们要求每位蹲点记者杜绝走形式,至少脱产两周,并在蹲点结束后与蹲点单位保持长期联系。”
“记者蹲点,一是让记者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体味各单位、各战线的酸甜苦辣,发现他们的平凡与不平凡;二是挖掘平时看不到的新闻,搭建蹲点单位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关国锋说。
在他看来,肿瘤医院是癌症患者的守护神,每天经历的都是生死之战,在如今医患矛盾尖锐的大背景下,肿瘤医院面临的问题更具代表性。
“所以搭建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平台,河南商报记者蹲点省肿瘤医院非常有必要。”关国锋说。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