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 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与群众亲切交谈。(记者 杜小伟 摄)
2018年元旦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带微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发表新年贺词。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习近平主席的话平实有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这是衷心的祝愿,更是坚定的誓言。
有细心的媒体对习主席连续五年的新年贺词进行梳理,发现“人民是永恒的主题,奋斗是不变的旋律”:
——“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
夙兴夜寐,念兹在兹,人民始终牵挂在大国领袖的心间,昭示着世界上最大政党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河南的父老乡亲感受尤为深切。
2014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河南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在兰考,他追思焦裕禄,吟诵“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在尉氏,他走进麦田看长势,高兴地说“今年的馍可以吃上了”;在基层,他与党员干部座谈,语重心长地叮嘱“领导干部就是要多接地气,多与群众直接接触,多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进的中原大地谋求更加出彩。
每年推出改善民生十件实事,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抓实抓好;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自2014年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出台了近120项改革方案,其中关于具体民生事项的占1/4,着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即便是时间,也割不断传承,冲不淡信念。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来到基层干部中间,走进人民群众中间,一路亲民务实,一路深情寄语。两天的密集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体验便民服务,倾听群众呼声,温暖着河南亿万父老乡亲的心田。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天气乍暖还寒。村民闫春光在自家的鸡棚内忙碌着。时隔4年,闫春光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与他聊起了家常,亲切地问他“下一步你咋打算?还是打零工?”就像长辈一样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年过去了,闫春光家养鸡规模已近2万只。他说:“我要争取做村里的致富标兵,带动更多群众奔小康。”
当年,总书记拉着闫春光奶奶张景枝的手嘘寒问暖,关心她家的生活状况。如今,她家已经用上了冰箱、热水器、空调。老人高兴地说:“我快90岁的人了,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心满意足啦。”
不光闫春光家,整个张庄村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不少房屋改造成了豫东特色的农家院,围绕旅游产业务工的有70多人;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一家食品公司,80多人在厂里务工;通过扶贫贷款,村里还发展了61户养殖户。
无论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还是在黄土高原、偏远边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中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走进困难群众的家中,与他们围坐话家常,感知他们的冷暖,了解他们的期盼。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以百姓心为心”,再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再到“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民生理念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
发展的指针,总是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今天说“民生”,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吃饱穿暖。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民生诉求不断“水涨船高”、升级迭代,不仅包括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能力的增强,还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正向着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迈进。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
民之所需,政之所为。
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吹响全面小康冲锋号、大气污染治理、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全面二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终身”……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河南是人口大省,要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寄语,是鼓励,更是鞭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中的获得感。”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我们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带领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1月31日,距立春还有4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在共建共享共治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春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中原大地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再小的事情乘以1亿,就成了大事件;再大的数额除以1亿,就成了小数字。
拥有1亿人口的河南,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人均水平低等长期困扰我们的基本省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面临着发展起来以后涌现出的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新形势下,如果这些问题、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发展进程,严重阻碍民生问题的解决。
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大考,民生是考场,群众是考官。
河南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实践论。
在经济并不发达、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河南创造性地提出实现“三个同步”“三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个同步”“三个高于”把惠民生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有机统筹起来,使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步伐愈加坚实稳健,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河南落地生根。
——解民生所困,下大力气破解关键问题。民生之困,说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所致。破解民生之困,就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河南,现阶段发展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全力脱贫攻坚、推进国企改革、优化环境治理。
杨晓清是光山县南向店乡环山村人,过去一家人一直住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里。不久前,他们全家搬进了地势平坦、靠近县乡公路的易地搬迁楼房,安置点周围全部被硬化、绿化、亮化,并建有公厕和垃圾回收点,房顶上的光伏发电设施已并网发电。他家还发挥住在公路附近的优势,搞起了运输,收入一下子增加了。
河南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扶贫开发条例》等文件的基础上,还出台了脱贫攻坚“5个办法”“5个方案”和“5个专项方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全面实施“转、扶、搬、保、救”,把精准扶贫的要求变成扎扎实实的行动,带领大批农村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之路。
兰考、滑县脱贫摘帽,沈丘等4县有望脱贫摘帽。截至2017年底,577.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9.28%下降到2.57%,55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奠定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国企改革同样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资产规模不够壮大、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发展活力不足等扼住国企发展咽喉的难题,河南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三去一降一补”、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混合所有制推进等14个大项的改革措施加速落地。
2017年,河南省重点处置完成省属“僵尸企业”29家,多家企业同比增利109亿元,惠及40万户居民,去产能影响到的下岗职工已有过半得到安置。国企改革统筹发力、全面提速、成绩亮眼。
既要让老百姓有钱花、有事干,也要让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
2017年,河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之大、措施之严均前所未有:大力推广“电代煤”“气代煤”,完成“双替代”居民用户122万户;全省累计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83441家;黄标车淘汰量累计达到1243927辆;秸秆禁烧取得新突破,秋季全省首次实现了“零火点”……
2017年,河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200天以上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考核目标任务。
——解民生所急,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事有大小,情有缓急。解民生之急,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宁陵县小张庄村80多岁的王新明身患肺癌,医疗总费用高达22万多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救助、民政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为其报销19万余元,大病医疗政府兜底救助又报销了1.4万余元,个人自费仅1万元。
像王新明这样的受益者不止一人。截至目前,河南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并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和省级统筹,在全国率先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困难群众860万人。
濮阳市与58同城签订技能型人才培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困难群体学到了就业创业的一技之长。来自华龙区的学员张女士,曾是一名下岗职工,她希望通过参加免费的菲佣训练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成为金牌保姆,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教育攻坚一期二期工程相继推进,每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将达260万人左右,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河南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医保、低保、就业等领域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织牢民生兜底之网。在“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排行榜上,郑州、洛阳、南阳、新乡、焦作等城市进入中国城市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名单。
2018年新年伊始,五天十场的“2017年河南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晒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
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全省城乡低保金、孤儿生活费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部发放到位,惠及全省500多万困难群众;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由不低于2960元提高为不低于3210元,略高于我省3208元的扶贫标准……
所有出发点,是民生;所有落脚点,还是民生。一项项旨在保障民生的政策、一件件改善民生的实事,凝聚着省委、省政府的拳拳为民之心。
——解民生所盼,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看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郑东学校即将落户郑州北龙湖,家住郑东新区的刘莉心里乐开了花。她高兴地说:“将来孩子上中学又多了一个好选择。”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让河南的学子可以在家门口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
实施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挂牌开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正式运行,让百姓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
省直十部门联合出台“名校英才入豫计划”,全省各地呈现出吸引集聚人才的良好态势;
强化平安河南建设,推行行政诉讼异地审理,公平正义普照中原大地;
“15分钟健身圈”、郑州版“鸟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次第开建,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发力民生“供给侧”,一幅壮美的民生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打通民生“堵点”、治理民生“痛点”、扫除民生“盲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河南用心、用情、用力,务实重干,步履铿锵!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省人民都过上美好、幸福、有尊严的生活”——2016年4月7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新当选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面向国徽,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庄严宣誓。
发展为了人民、成果属于人民、检验交于人民,深深植根于河南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深刻体现在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方面面。
仓廪更实,衣食更丰。咱河南,底气越来越足了——
“2005年,我们村还有人住土窑洞土坯房,这些年大家伙儿抓住机会搞产业、开发景区、做跨境电商,都住上了两层小楼,家家户户都有车。发展有奔头,底气咋会不足?”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
“我们家最近这两年里,爸妈的退休工资、我和媳妇的月工资分别都涨了一到两次,全家的年收入比两年前涨了四五万块钱。手头有了钱,底气咋会不足?”郑州市一位小学老师徐凯说。
“14年前我注册一家公司,花了将近40天时间;去年我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注册公司,只去了一个窗口,用了5个工作日。干事有效率,底气咋会不足?”开封企业主贾雷说。
新鲜出炉的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中部大省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全省生产总值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先后迈过4000亿元、5000亿元台阶,达到5238.3亿元,年均增长9.8%;
粮食产能新增150亿斤,达到1250亿斤;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2017年达到93.5%,创2003年以来最高值,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省;
……
“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段话,凝结着河南的成功密码,呈现出河南大步前行的动态图景,锻铸起河南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强力支撑。
门槛更低,条件更好。咱河南,创业机会越来越多了——
“众创空间除提供创业所必需的物理空间外,还有创业导师的全方位指导和每月一次的融资路演。这里就像一个‘温室’,让我们的项目快速成长。”洛阳北航科技园TITA众创空间内,创业青年杨超帆喜上眉梢,近期先后有3家投资机构向他的创业项目伸出了“橄榄枝”。他经营的公司主要从事航空科技创新教育及航空模拟飞行器的研发,从想法变为现实,这个创业计划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
遇到创业瓶颈,有创业导师团进行现场指导、把脉,排疑解惑;遇到法律问题,有律师团提供各种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遍布全省的各级众创空间不断提升创业服务,越来越多的“好点子”转化为“真金白银”。
中原大地,正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生态变美,环境变优。咱河南,越来越宜居了——
2018年1月31日晚上,暌违152年的“蓝月亮+红月亮+超级月亮”吸引不少郑州市民伫立昂首。良好的天气条件让大家一睹美轮美奂的天象奇观。
“不管在老家信阳,还是工作地郑州,今年冬天的蓝天来得特别勤。”郑州大学老师常启云由衷地说,“有一种幸福,叫‘河南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河南创造性地作出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百城建设提质的重要决策部署,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湖泊湿地、绿树红花常伴左右,游园广场、文化场馆遍地开花,志愿群体、河南好人就在身边……
刚刚过去的2017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实现了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
出行加快,眼界放宽。咱河南,越来越时尚了——
“速度经济学”认为,现代化的生产、分配、运输和通讯,其经济性主要来自速度。
从郑州出发,一条洲际直航航线,11个小时就能到达温哥华;一列从德国汉堡回国的中欧班列(郑州),把地道的法国赤霞珠红酒拉到了郑州市民家门口的商超货架上;一条郑州国际通信专用通道,让一批外向型企业更加高效对接世界,也让郑州至“一带一路”沿线、东盟、欧洲以及北美的网络访问质量达到国内领先。
米字形高铁、米字形通信枢纽“双米字”建设交相辉映,空、铁、公、水的现代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多式联运大放异彩。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用速度压缩时间与空间,河南离世界更近,河南人与幸福生活更近。
“回家5小时,幸福翻N倍!”郑蓉高铁开通当天,在成都经商的河南人张树峰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配上了3个笑脸表情。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投洽会、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绿公司年会等高端会议纷纷在郑举行,惠普、可口可乐、沃尔玛、甲骨文、微软等86家境外世界500强公司在豫落户……世界把目光投向河南,咱河南人眼界更开阔。
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河南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转型发展天高地广,拥抱世界海阔天空。
今日之河南——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位作用愈加彰显,老百姓腰包更鼓了!
民主更加健全,人民政治权利得到保障,老百姓信心更足了!
法治更加完善,人权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老百姓心气更顺了!
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生活丰富提高,老百姓面貌更新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未来,是最美的期待。
1月24日,省长陈润儿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出河南民生发展的蓝图。
今后5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5%以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决定性成效,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全面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彰显公平正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时间,是最好的安排。
到2020年,河南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河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古老的中原大地绽放出璀璨夺目的现代文明光彩。
大道至简,人民至上。
这,是贯穿河南发展过程的精神气质,是河南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坚强基石,更是走好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力量源泉!
东风解冻,万物苏萌。
立春之时,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焦桐”“习桐”植根大地、舒展身姿,准备吐绿绽芳。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沐浴着十九大精神的春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原大地党旗高扬,山河壮美,亿万中原儿女正在不懈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记者 张学文 张华君 柯杨 刘洋 薛世君)
策划:河南日报编委会 统筹:张学文 李晓玮 万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