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如何拥有自己的“西湖大学”?
近日,一所刚获批成立不久的大学,成为新晋“网红”,特别是在教育圈大有刷屏之势,它的名字叫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按照教育部网站的公示信息《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函》(以下简称《教育部函》),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
也就是说,西湖大学是一所我们俗称的“民办大学”。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民办高校,因为此次《教育部函》中出现了“国家重点支持”的字样。这个字眼,更多是和985、211、“双一流”这样的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和不少民办大学专科起步、逐步升本科不同,西湖大学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从举办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型大学,会让人联想起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如今,教育部对西湖大学定位也是如此。
西湖大学诞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为何会诞生西湖大学这样一所新型高校?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天时、地利与人和三类。
天时。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一时代大背景。新时代,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不妨通过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了解一下。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于高等教育,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就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今年,李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表述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在《教育部函》中,“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学校要坚持发展有限学科”“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都是以实现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的体现;而“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则是对“双一流”建设的呼应。也就是说,西湖大学从成立伊始,就与中央的政策方针相当契合。
更重要的是,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西湖大学是公立高校之外的探路者,可以在传统的公立高校事业单位体制之外,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因此,教育部也提出了“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出积极贡献”的希望和要求。据《人民日报》报道,西湖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
地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湖大学诞生在钱江之滨,也与浙江杭州这方水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作为沿海开放前沿经济大省的浙江,民营经济是其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浙江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强省华丽转身的最大动力和依靠。既然经济方面浙江人如此擅长自己当老板,在高等教育方面,浙江想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虽然拥有全国顶尖高校——浙江大学,但无论是在985、211时代,还是在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浙江的高校数量都算不上领先。而近年来浙江特别是杭州的优势产业如“互联网+”,恰恰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高端人才的支撑,而这些都离不开当地的高水平大学。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本土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和本省的经济水平相比还有不足,需求迫切。西湖大学这样的新型大学落户杭州,也就顺理成章了。
人和。
一所大学好不好,有没有优秀的教师和生源很关键。而西湖大学争取优秀人才,可谓赶上了好时候。
西湖大学面向全球选聘具有优秀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教师,目前已完成6次全球招聘,拟聘任学术人才58人,其中,前期入职的教师已有7人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西湖大学全球招聘的大背景,则是十八大以来,已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回流态势迅猛。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达到22.74万,同比增长14.90%。
在招募优秀教师的同时,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也为西湖大学同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公平竞争优质生源提供了契机。就在十几年前,民办高校还是和“三本”划等号的,重点大学、普通公立本科招生后,才轮到民办本科高校挑选剩下的考生,生源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如今,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合并了本科批次,民办和公办高校同时招生,同台竞技。
河南如何拥有自己的“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的诞生,也给中原大省带来启发和借鉴。同为经济大省,同样只有1所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而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浙江2所,河南1所。可以说,河南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求,同样迫切。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是构建支撑河南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支柱。“三区一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高水平大学提供智力支持。
实现内涵式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同样应该是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途径。无论是已经入选“双一流”的高校,还是正在努力跻身这一行列的其他河南高校,亦或是未来建设河南自己的“西湖大学”,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社会力量办学,只有练好内功,才能摘得硕果。而以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校,正是我们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毕竟,“双一流”是动态调整的,一切,都要靠实力。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