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志愿者: 十年付出终不悔 丹心一片为观众

28.05.2014  12:50

上周末,近60位心怀志愿梦想的年轻人走进河南博物院,认真聆听文博专家对他们的培训。而在教室外面,他们的前辈正在热情地为参观者讲解参观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河南博物院的志愿服务团,已成为参观者的好帮手、好朋友。从2004年开始,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组成了这个团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0年的光阴不仅没有使这个团体解散,反而愈发壮大,引起了全国文博界的关注。

志愿者撑起博物馆事业一片天

据统计,我省的博物馆、纪念馆数量已达227座,而且每年还在递增。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在博物馆参观、学习。然而,博物馆在具备文化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服务人才紧缺的难题。“正式的讲解员人数毕竟有限,无法为所有参观者提供服务。试想,如果市民参观文物时都是走马观花,将极大地制约博物馆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河南博物院社教部主任刘玉珍说。

2004年,一支旨在培育志愿文化、弘扬志愿精神、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团队在河南博物院成立。截至目前,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累计为观众提供义务服务280274个小时。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说,不要把博物馆的志愿者只看成讲解员,实际上,他们不仅为参观者营造了美好的参观环境,也撑起了博物馆事业的一片天。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河南博物院社教部副主任林晓平介绍,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团队中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在新乡工作的刘冬华每周二都自费赶来上班;年龄最大的姚昌立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一直坚持讲解工作;从2004年开始担任志愿讲解员的李玉凤尽管身体不好,每天还坚持背诵2万字的讲解词……

为什么他们如此热爱这项没有薪水的职业?年逾花甲的郭桂兰说:“我们是一座座桥,缩短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我们是一滴滴水珠,折射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志愿服务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事业,我们怎能不热爱它?

25岁的陈威刚刚加入这个团队,他每周都会到博物院进行学习和试讲。他说,在博物院担任志愿者与其他地方不同。在这里,你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过硬的文化知识,才能弘扬中原文化,享受别人赞叹的目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觉得在这里当志愿者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

让志愿者融入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的声名鹊起,国内外很多文博单位都来河南博物院取经。一直负责志愿者团队的刘玉珍认为,由于志愿者是松散型、自愿自发的群体,管理的度很难拿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他们感到博物院就是家。

河南博物院除了为志愿服务团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统计制度外,还邀请余秋雨、马卫东、李伯谦等知名学者和专家为他们授课,组织志愿者到湖北、山西等地的博物馆参观学习,鼓励志愿者编写各类展览的讲解资料,这些让他们融入博物馆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刚刚编纂了《郑州都市村庄志》的郭桂兰说:“是志愿者团队改变了我60岁以后的人生。

田凯表示,我省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尽管成果丰硕,但在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体系方面还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