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互联网+”加出“三农”新天地
“智慧莫沟”手机导览系统
河南移动“农业云”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种植大棚内的喷淋头可实现远程遥控,保证农作物的水分充足
种植大棚内的湿度、温度可实现自动采集,实现了数据提取、分析和处理的信息化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全面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省上下的一致行动。
作为立足中原的一家负责任的国有通信企业,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移动”)自觉投身于这场“攻坚战”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处处彰显其“忠于历史使命、致力河南发展、专注本土服务、注重责任担当”的企业精神。
如今,在中原大地上,河南移动通过“互联网+”正在“加”出一番新天地:“信息路”加速铺设,老百姓脱贫致富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朵朵飘荡的“农业云”,让农业装上了“最强大脑”,彻底告别“靠天吃饭”;应时而生的“智慧村庄”,使得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铺设“信息路”:农民脱贫搭上“互联网快车”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搁以前,多指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先决因素,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修路架桥”,更要铺设起“信息高速公路”,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于今年初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制约发展瓶颈,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等。
积极践行企业责任,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认真开展网络专项提升行动,正是河南移动利用自身优势、助力我省脱贫攻坚的“应然选择”。
在河南的最西边,有着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卢氏县,该县有贫困村110个,63134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8.9%。
助推卢氏脱贫攻坚,河南移动一直在积极行动,“精准滴灌”力拔穷根。河南移动卢氏分公司抽调专人针对贫困村进行网络现场勘察和资源调配,加快基础通信网络建设进度,为信息化扶贫奠定基础。积极筹建信息化精准扶贫平台、畅通帮扶与贫困信息
的沟通渠道,提出《卢氏县智慧城市&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综合方案》,方案涵盖贫困村基础网络建设、入驻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作推进、精准扶贫服务管理平台、脱贫攻坚督查平台、职业农民掌上培训平台以及互联网+旅游、教育、医疗、政务等信息化项目。此外,成立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力、看教育这“四看”和问本人、问邻居、问村组干部这“三问”,深入了解致贫原因、困难所在,使真正的贫困户纳入到困难帮扶中,达到精准识贫、精准脱贫。
“卢氏县‘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网络建设有一定难度,但扶贫攻坚刻不容缓。”河南移动副总经理余谦表示,河南移动一定全面落实省长陈润儿不久前调研卢氏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勇于担当、克服困难,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推卢氏脱贫攻坚。
目前,河南移动已初步制定出卢氏脱贫攻坚基础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计划,拟投资上亿元,进一步补齐卢氏基础通信服务和信息化短板:针对今年脱贫的22个村,加快增补基站、光纤宽带建设进度,确保12月底前全部完成;持续加大对卢氏网络资源的投入,明年计划在卢氏新建基站100余个,并实现150个行政村的宽带覆盖;针对卢氏境内高速、铁路、省道、国道、景区、乡村主干道和居民超过10户以
上的村组进行4G网络的持续优化;系统完善涵盖百姓衣食住行和产业脱贫的《智慧卢氏&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方案,预计明年全面实施。
编织四通八达的“信息路网”、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河南移动在卢氏的具体实践只是其助力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侧影。“致力于城乡基础通信的建设和改善,是河南移动的使命所在,公司将针对脱贫攻坚持续投入巨大资源,不断扩大贫困地区基础网络和宽带网络的建设和覆盖,力争让贫困户尽快搭上‘互联网快车’,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河南移动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遇上“这朵云”:农业发展有了“最强大脑”
当黄土地遇上“农业云”,当“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遇到了大数据,又会长出怎样的“果实”呢?
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移动依靠“农业云”、物联网的技术正在为传统农业装上“最强大脑”,农民脱贫致富也有了“神兵利器”。
不论是种菜,还是养花,农民只需按个开关,或是完全听“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许昌市将官池镇天和农业种植大棚里,空气湿润、温度适宜,蔬菜长势喜人。
与传统种植大棚有所不同的是,在大棚的中央悬挂着不少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小铁盒”。而这些不起眼的“小铁盒”,正是农业智能化的小功臣,里面装有感应器,可实现对棚内土壤的盐碱度、湿度、温度、有机无机含量、农田灌溉水质,农田大棚的湿度、温度和光照的数据采集。棚内温度高它会发出警告,土壤湿度低它会提示。而在蔬菜大棚的顶部,每隔几米也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摄像头有自动拍照功能,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自动上传所拍摄的照片给管理人员,便于监测病虫害,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现在种大棚容易多了。”天和农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只需要轻点鼠标或者智能化手机,就可以登录“移动农业信息化控制及数据分析系统”查看棚内土壤、空气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对棚区农作物开展机械化控制,实现远程控温、控光、控风、控水等功能。
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组织往往单一、分散,农民从种养到产出销售,没有形成产业链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产品。力量分散,无法面对大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农村信息瓶颈,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掣肘。
“农业云”的出现,帮助农民打破了这种困境。河南移动于2015年同省农业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技术融合等方式,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农业云”基于河南移动“云平台”,规划了自动管理、自动生产、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四大类信息化应用,不仅能帮助用户完成实时监控,更能实现农业精准化生产、商品化管理,产品质量可全程追溯。
目前,河南移动“农业云”提供了农信通、豫农信、动物检疫申报等25项产品和应用,累计发展客户超过600万。除在许昌外,河南移动还在三门峡、郑州等多个地市先后建设了智慧大棚、自动灌溉等项目,有效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打造“智慧村”:农村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作为河南“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承建者与推动者,河南移动人始终有这样的感受,“好似每天都要进行一场百米赛跑,不敢有丝毫懈怠。”
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南移动已累计投入270亿元,陆续在17个地市开启智慧城市建设,覆盖全省5600万名移动客户、2500万个家庭客户、290万家政府和企业客户。如今,一座座智慧城市,串起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由点成线,由线及面,一张服务政务、惠及产业、造福百姓的智慧网络已然织起。
一部移动手机就可以乘公交、逛景点、查社保、实现远程医疗;轻点鼠标,景区用户热力地图跃然“屏”上,人流趋势一目了然;道路轻微事故,无须交警和保险人员到场,当事司机掏出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快速处理,耗时不到半小时……“智慧”“智能”正在加速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条“神经末梢”。
与“智慧城市”建设遥相呼应,河南移动加快实施“宽带中原”战略、着力打造“智慧村庄”,尤其针对贫困村庄持续加大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互联网+”手段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插上智慧的“隐形翅膀”。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河南移动将累计投资548亿元,持续推动我省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能力稳步提升。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而建设智慧服务平台、发展乡村旅游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在不久前,河南移动焦作分公司与焦作孟州市就“智慧莫沟”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借助ICT(门户网站)+IDC(服务器托管)+宽带接入+MAS(短信平台)+WLAN等信息化手段,对老家莫沟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无线WiFi工程等内容进行了全覆盖,实现了对莫沟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旅游景点、南太行窑洞文化的全方位信息化展示宣传,成功将“互联网+”基因移植到古老的原生态文化中,为打造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村庄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此外,河南移动还针对武陟县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为该县搭建了一揽子信息化解决平台,助推其畜牧业实现绿色养殖、安全生产。
“智慧村庄”搭建起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的框架和“筋骨”,缩短着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改变着人民的思想观念,贫困地区的农民也愈发“潮”起来,逐渐“触网”,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品开始走出大山、行销全国乃至全世界……河南移动正是通过“互联网+”在不断“加”出农村、农业、农民新的变化和新的气象。
“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亦是河南移动作为负责任的国有通信企业的担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