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南中考语文、历史、物理、化学试题命题说明来啦!
此时
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
第一天的考试已经结束
快和小编一起
了解试卷的命题说明吧~
↓↓↓
语 文
一、指导思想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教基[2020]201号)的要求来命制的。试题面向河南省全体初中毕业生,全面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业方面达到的水平,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命题原则
(一)坚持基础性原则。语文试题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试题难易度、区分度合理。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语文试题围绕语文学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力求设置具体、真实的语言情境,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语文试题体现课改理念,稳中求新,在保持整体结构、板块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语材选择、题型设置、设问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坚持科学性原则。语文试题杜绝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紧扣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文本核心价值设题,题干表述简洁明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详实。
(五)坚持时代性、公平性原则。语文试题所用语材多是从2020年的报刊杂志上选取,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兼顾城乡学校的差别,确保试题的公平性。
三、试题特点
(一)彰显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国家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试题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重视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试题语材涉及了社会法治、济世情怀、红色精神、地方文化、歌颂普通劳动者、“大丈夫”精神、对“危机”的认识等多个话题,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我,而且关注传统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在阅读及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二)试题稳中有变,守正出新
“稳”和“正”指的是试卷结构、分值、题量等保持稳定,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变。“变”和“新”,一是古诗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的考查篇目由实验稿课标的推荐篇目改为2011年版课标的推荐篇目;二是“积累与运用”部分加强语境和情境设计,突出“积累的目的指向现实的运用”的理念;三是“作文”明确文体要求,落实课标的“写记叙性文章”“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的要求;四是整体上适当增加阅读量,加强对思维的考查。
(三)关注学科素养,考查语文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
语文试题着力体现并考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学科素养,体现课标“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全卷兼顾记叙、说明、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全面考查理解、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关键能力,既关注整体感知理解,又关注局部品味鉴赏,引导学生在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谋篇布局的梳理、语言文字的揣摩中解答相关试题。例如,分条概括“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之处,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 ‘踏青’的快乐的”,分析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局部的写作思路,分析详略处理,从修辞角度赏析孟子散文的雄辩力量,分析重要诗句的作用等。
(四)加强情境设置,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试题注重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考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设置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有较好的契合度,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置有关“法治”的语境,考查字形的辨析;设置有关“文学创作”的语境,考查语句的衔接、思维的连贯;设置“‘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的情境,考查信息提取整合、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等能力。
(五)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个体差异
语文试题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和平行试题,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解读、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名著阅读提供两部,让学生二选一,关注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写作任务明确文体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擅长的文体等。研制参考答案时,力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对于可能出现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的试题,都以“示例”的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拟出参考答案,并特别注明“意思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亦可酌情给分”等。
(六)落实以评促教理念,发挥导向作用
中考命题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20年语文试题考查内容广泛,考点分布均衡,适当降低对识记性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当加大对能力尤其是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从设题形式、设问角度和答案拟定等方面,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浅表化、模式化的现状,走入“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的殿堂,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领日常教学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质。
历 史
一、指导思想
2020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考试,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从学生应掌握的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和历史素养等方面进行命制,体现课标中所弘扬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二、命题原则
(一)关注学生发展,践行立德树人
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以学生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和历史现象为立足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中选材,注重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历史认知方法,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史识认知上的收获。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现实问题、从实际生活认知历史、从不同视角追溯人类不同阶段的文明成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保持试题稳定,稳中求新
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稳中求新。整套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等方面基本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为依托,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语言表述,适当减少文字量,选用新材料、增加材料出处、创设新情境,设计新的题目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坚持开放性试题命制,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2020年河南中招历史考试仍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命制与设问在紧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开放性原则,侧重考查学生历史认知的能力和方法,探究学习历史的不同途径,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试题特点
(一)体现唯物史观的立意引领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运用唯物史观引领试题的立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例如第10题,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来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第20题,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解释贝多芬的音乐内容与特点。再如第5题、第12题、第14题也都体现了唯物史观。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注河南乡土资源,渗透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河南人杰地灵,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有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对河南乡土历史资源的挖掘与考查,既是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的地方特色的体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例如第21题通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播与改进,引导学生认知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第1题以“姓氏文化”作为试题的切入点,突出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第2题选择与河南有关的名医张仲景的中医理论,考查中医对生活的影响,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名人。
(三)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引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在2020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对我党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进行了多角度的呈现。例如第6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7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8题人民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第9题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第11题澳门的回归;第23题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年代的英明领导及远见卓识。
(四)关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增强历史联系现实意识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知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以史为鉴,是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历史联系现实的意识。例如第9题通过文字和图片,再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河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引导学生认知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第24题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追溯,引导学生感受日本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社会转型中的贡献,在历史问题探讨过程中形成责任担当意识。第25题通过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共赢的思想意识,这些试题的选材和立意,紧贴社会,紧扣时代,使学生能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使整套试卷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五)语言叙述简洁平实,题目形式有所创新
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语言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历史,题目形式的多样化可扩展学生了解历史的途径。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减少了文字阅读量,试题语言叙述尽量简洁、平实,指向明确。例如第7题语言精练简洁,题干虽短但信息量丰富,涵盖西安事变的背景与作用,该题的表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西安事变这一主干知识。第14题题干通过呈现西方近代人们思想的变化,来解释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作用。第25题的小短文有所创新,题目材料由过去两幅图片变为年代尺的形式,学生任意选取中外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各一例进行叙述,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并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这一趋势。
物 理
一、指导思想
2020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试题的命制,坚持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服务生活的能力水平。引导物理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二、命题原则
1.突出试题的基础性,严格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应用。
4.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功能,优化试题结构,恰当创设情境,考查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
5.有效控制试题难度,确保易、中、难试题的分值分配合理。
三、试题特点
1.突出价值导向,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试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不同的背景渗透学科德育目标,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第9题的北斗导航卫星、玉兔月球车、天宫二号空间站、天眼FSAT,第11题的垃圾分类、5G信号、超导材料等,这些试题既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又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与科技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第7题的二十四节气,第18题的“国家黄河生态文明”战略,第20题的“中原粮仓”等,以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素材为背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朴实情怀。
2.创设真实情景,体现“素养”立意
试题立足学科素养,以先进的评价理念为指导,创设真实任务情景,考查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物理教学不要局限于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更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内容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如第3题安全带的使用与我国交管部门推行的“一盔一带”要求相一致,第6题的自然界物质属性和第11题的垃圾分类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第10题创设了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一种用电场景,在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导电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物质属性关注和研究的意识,第20题以我省“中原粮仓”农业特色为背景,以现代农业生产活动为素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1题以学生熟悉的电热水器为背景,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气设备的选择能力。
3.源于教材,立足课堂,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材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许多试题均源于教材实例和课堂教学过程,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且以崭新的设问角度,赋予了新的考查内涵。如第1题的磁偏角现象,第2题的声现象,第3题安全带的使用,第4题的摩擦起电和验电器,第16题的探究浮力的方向等,展现了学生从观察现象到归纳知识再到实践应用的学习过程,引导物理教学要立足课堂,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还原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合作、交流、质疑、创新的课堂表现,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4.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践创新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试卷利用不同的题型全面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共计21分,占总分的30%。第6题考查了提问与猜想,第17题考查了基于证据的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第17、18、19题通过仪器调节、连接电路、检查电路、读取示数等方式考查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第19题考查了利用图像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第18题利用误差分析考查了评估,第17、18、19题的探究过程均渗透了交流与合作。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第17(3)中凸透镜成像中左右相反的探究方案设计,第19(1)中对数据进行描点绘制图像,第19(2)中,学生虽然都知道要控制电压不变,但在课堂上通常都是按照老师直接给出的一个电压值进行实验,并不理解为什么要保持那个电压值,此问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示了寻找控制变量的过程,深层次考查了控制变量的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在科学探究中,绘制图像处理数据和寻找控制变量是教学中学生应当掌握而往往被忽视的关键环节,引导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经历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分析论证的探究过程,做到知行合一,有效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5.突出模型建构,考查科学思维
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基础。试题通过多种情景中的模型建构,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第5题通过A、B、C、D四个接线柱巧妙的把串、并联电路模型融合于一题,考查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第6题没有限定具体的物质和属性,利用该题的“不确定性”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多元思维,第8题考查将日常工具抽象出杠杆模型的能力,第13题考查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第14题考查学生从电路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的能力,第20题(3)中通过与速度有关的计算求面积,实际上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将收割机经过的区域构建出一个长方形模型的能力。
化 学
2020年化学试题命制坚持“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的基本思路,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考查。发挥中招考试评价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坚持育人为本,遵循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和素养导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体现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化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命题原则
试题命制严格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及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化学问题的能力。命题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基础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性等原则;坚持面向全省的初中毕业学生,公平、客观、全面、准确。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兼顾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人教版、沪教版和科粤版等)的内容,加强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化学的学科特色和应用价值。
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试题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考查范围涵盖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十九个二级主题的全部内容,同时注意体现课程标准的不同水平层次要求。题型设置、分值分配恰当,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测试功能。试题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气体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重要内容进行了重点考查,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的特点。根据“两考合一”的要求,易、中、难试题比例设置为7︰2︰1。试卷版面精美,格式规范,图文并茂,题干表述清晰,问题指向明确;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在考查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立意。
2.创设情境,体现应用。
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背景材料新颖,时代感强,注重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试题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生产、生活或科研实际,如:第1题“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考查了糖类等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2题通过“传统工艺品”,考查了烧制瓷器等变化的判断。第4题“绿满中原”考查了常见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此外,第9题“消毒剂”,第11题“氯碱工业”,第13题“治理汽车尾气”,第16题“嫦娥四号”,第19题“酒精燃料”,第21题“低碳”生活,第23题“从孔雀石中提取铜”,第25题“粗盐提纯”和“石油产品”等,材料真实,数据可靠,体现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自然,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3.突出实验,强化能力。
化学试题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学生必做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17题“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22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23题“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4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净化”,第25题“酸、碱和盐的性质及检验”等。此外,在实验创新方面进行了考查,如第7题“浓硫酸稀释”,第18题“微型装置模拟炼铁”,第24题“实验室制气、除杂、干燥装置的连接及画图”等。这些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试题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4.稳中求进,勇于创新。
试题的命制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出新”,考查方式灵活,梯度合理,适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拔,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和导向性。凸显对初中化学核心观念的考查,如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及学科价值观等;保持了对化学用语等重要内容的重点考查,以多种形式考查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如:第4、9、11、13、14、15、16、18、19、20、22、23、24、25题等;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如:第21、22、23、25题等。试题命题角度新颖,创新点多,提升了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如:第9题对常用消毒剂成分的分析,第13题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第19题乙醇的性质和有关计算,第20题物质转化框图推断题涉及“氧三角、碳三角、钙三角”的综合考查,第25题基于数字化实验的图像分析。另外,第11题电解食盐水,第23题孔雀石(即碱式碳酸铜),第25题粗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将高中化学知识以信息给予题的方式呈现,考查学生自学、迁移能力,“起点高、落点低”,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5.联系实际,全面育人。
试题着力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试题设计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科技成果和生产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议题,体现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第1题以河南夏粮丰收为素材考查营养素,第2题以烧制陶瓷为素材考查物质变化,第3题以绿满中原目标为素材考查环境保护问题,第16题以“嫦娥四号”为素材考查化合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丰富具体的素材为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供了支撑,增强了试题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意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倡导和弘扬,积极渗透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教育,增强学生对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试卷的设计科学、规范,符合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整套试卷简约而不简单,有高度、有内涵,是一套优质试卷。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