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周边4000亩地入文物籍 或建产业园

18.06.2014  17:06
  阅读提示|昨日,记者从新安县文物局了解到,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关城东墙保护展示工程近日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作为汉函谷关考古发掘的重点,关城东墙遗址保存较好,且最能体现关城的布局。此外,汉函谷关整体发展规划有了雏形,新安县城市规划将函谷关遗址周边4000多亩土地划定为文物古迹用地,未来或将打造汉函谷关文化产业园。
  
  东墙保护展示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为配合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从2012年6月开始,新安县文物局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汉函谷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为有效保护发掘的遗迹,2013年汉函谷关接受联合国申遗专家评估验收之后,新安县文物局便着手编制了汉函谷关关城东墙保护展示工程立项报告和立项请示,上报国家文物局。今年6月1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
  
  “汉函谷关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第一关,是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新安县文物局副局长王欣向记者介绍说,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针对关隘遗址类型的研究较少,此次发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汉函谷关遗址风景宜人,非常适合做历史、文物等知识传播的教育场所。
  
  在台基上修筑城墙的建筑形式罕见
  
  “关城东墙发掘区是此次发掘的重点,保存较好,最能体现关城的布局,关城内外两重墙垣和东墙的拐角均处于拟保护展示区域。”王欣说,关城东墙位于考古发掘遗址的东南角,发掘面积2025平方米,发现了东墙、南墙和建关前古道路,以及城墙排水设施、马道和城墙护堤等重要遗迹。
  
  其中,东墙发掘长度44.8米,北部用夯土修筑,南侧靠近皂涧河的位置则用石头砌筑。北部夯筑部分由台基和墙体组成,台基东西宽32米,高2.8米,在台基平台上部夯筑直墙,墙体东西宽22米,残高1.1-4.0米,气势宏伟。“在台基上修筑城墙的建筑形式较为罕见,具有很强的观赏、展示价值。
  
  保护展示工程立项计划对发掘进行清理,未来将采用明露展示遗址、修建保护性建筑保护遗址的方式,展示关城的城墙遗址。
  
  遗址周边4000多亩土地将入“文物籍
  
  为保护函谷关遗址,改善函谷关遗址周边的环境,新安县文物局已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多个保护规划方案,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于汉函谷关遗址开发前景,也做出了初步的规划。
  
  “未来城市主要发展方向避开了遗址所在的方向,将函谷关遗址周边4000多亩土地划定为文物古迹用地。”王欣介绍说,这样的规划,使得汉函谷关未来发展,“大有可为”。2013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汉关古城”,进行规划新安汉函谷关文化产业园。
  
  记者从最新“出炉”的汉函谷关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汇报中了解到,产业园初步计划依托汉关文化,打造“汉关话剧影院”、“汉关主题公园”、“汉关文化演艺广场”、“汉关文房四宝长廊”、“汉关艺术创作基地”等内容,将汉函谷关打造成遗址考古展示、艺术创作、人文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安函谷关文化产业园”,依托特有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人文条件、产业特色,对新安县文物资源进行整合。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和设想,具体的方案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研究。”王欣介绍说,整体方案一定要遵循保护函谷关遗址本体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持遗存的延续性,协调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原则。
  
  相关链接
  
  新安汉函谷关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是两汉王朝设置在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重要关塞,是以洛阳为起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第一要塞。史料记载,汉武帝即位不久,接受一个名叫杨仆的“关外侯”的建议,将坐落灵宝以北的秦函谷关向东迁移了300里,于是才有了汉函谷关。
  
  2012年,汉函谷关遗址被列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遗产点,2013年3月5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13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址进行现场考察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