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微信引发爱心传递 高危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1月9日深夜,一条求助微信称其一员工父亲双侧肺动脉堵死陷入昏迷。求助微信被转发后,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爱心人士热情参与,汇聚成一个充满爱心的链条,并持续发酵升温。截至记者发稿时,患者神志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爱心传递
1月9日22时27分,一条紧急求助微信:“员工父亲双侧肺动脉堵死,已经昏迷了36个小时,现在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室,麻烦帮忙打听熟悉治疗该病的专家,麻烦推荐!急!”
据了解,大家与这位患者素不相识,但都在微信朋友圈里进行了传递。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看到这条微信后,纷纷表示要传递爱心,为挽救患者生命尽心竭力,期待爱心创造奇迹。
微信被全媒体记者广为转发,在朋友圈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爱心人士热情参与,一条条迅捷的回复汇聚成一个充满爱心的链条,并持续发酵升温(以下是微信圈朋友的跟帖和回复)。
22时44分,日报记者:已联系上北京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和郑大一附院李向楠教授。
23时08分,院方:患者入院时情况危急,现在已经抢救过来。
23时09分,本报记者:今晚专家在密切观察及配合溶栓治疗,我们正在医院了解详细情况。
23时18分,爱心人士曹巍:当务之急是溶栓,如溶栓成功有生命希望,否则会导致肺缺氧、脑缺氧,我省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是省人民医院马希涛、马利军两位医生,可请这两人会诊。
23时44分,鲁医生:晚上好!刚刚看到您发的微信,肺栓塞病情非常凶险,严重的根本来不及会诊。一旦诊断明确,尽早溶栓是根本!
23时50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连鸿凯:调最好医生,尽全力治疗。
10日零时05分,支修益:刚下飞机,建议溶栓,请心血管专家会诊。
2时,省实验二中校长李涵:昨夜看到您的微信留言后,就向我的朋友求救,这是他的留言。“在ICU说明已进入重症监护等级,国内最好的呼吸内科是南方医科大学(一军大),我有同学在那里读博士,先把全部病历电子版传过去,最好能先远程会诊。我早上也联系上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母心灵,让其想办法协调此事。我已把病历发到了一军大。共同为病人祈福!”
值得一提的是,联系过程中,记者深受微信圈朋友爱心感染。
正从北京赶往沈阳参加学术会议的支修益,凌晨1时仍不忘留言回复,给出治疗建议。
准备赶往山西大同做手术的李向楠,深夜来电仍耐心询问病情,给予指导意见,并表示随时电话联系,密切关注病情。
多方联系专家的曹巍,更是从郑州赶到北京阜外医院,现场请肺栓塞专家倪新海给予技术指导。
一条求助微信,引发了一个爱心涌动的不眠之夜。
现场见证
10日上午9时30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七楼呼吸重症监护室外,家属们正万分焦急地等待。
监护室内,专家们正齐聚一堂会诊病情。院长连鸿凯,副院长胡和平,副院长、心血管专家余宏伟,呼吸专家常双喜,心胸外专家李凯,心内专家杨平,重症专家张常玉、赵咏梅等分别把脉问诊,研究会商救治措施。
10时30分,专家们充满信心地走出会诊室:“目前,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肺栓预防,维护心肺功能,顺利脱离呼吸机后,即可转出ICU。”
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主任张常玉对记者说:“院长亲自主导,第一时间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采取果断抢救措施,并多次督导落实到位,为这次危重双肺动脉栓塞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他坦言:“在国内外没有相关肺栓塞救治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情况下,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际文献及最新肺栓塞治疗技术,果断给予第二次溶栓治疗,患者呼吸指标进一步改善,右心功能不全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提示二次溶栓成功。”
连鸿凯介绍,对于这位危重患者,医院开通了肺栓塞紧急绿色通道,多学科专家参与制定肺动脉栓塞科学的诊疗流程。
11时,记者穿上隔离服,走进重症监护室,与患者对话交流。虽然还戴着呼吸机,但患者神志清醒,眼里流露出感激之情。
得知这一好消息,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都长长地出了口气。
患者的女儿百感交集地说:“之前,父亲在省里的大医院和专业医院都看过,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刚出院不久就出现昏厥情况。紧急送到这里后,我们的心一直都在悬着呀!”
“发出一条求助微信,没想到能有这么多好心人关注,更没有想到郑州报业集团的微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感谢媒体!”“没有想到市一院这么重视,没有想到这里的专家水平这么高,更没想到治疗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真是太谢谢了!……”会诊室里,感激的话,家属们说不完、道不尽。
爱心彰显,无往不胜。正如本报负责人在微信中说:在救助危难中,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人人都伸出手来献出一点爱,让爱的阳光温暖濒临生死边缘的患者,惠及广大困难群体,让这个冬天感觉到春天般的温暖,让2015整个社会都洋溢着爱与被爱的主旋律。
(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