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防虫新技术 使用态度两重天

01.09.2014  10:10

        开封市顺河区北神岗村相邻的三块稻田,长势相差甚远。

        “灰飞虱防与不防,防治办法不同,效果就是不一样。”8月31日,开封市植保站站长党增青介绍,秧田全程覆盖防虫网阻隔育秧的稻田,水稻稠密齐整,发病率仅为0.1%;秧田半程覆盖防虫网阻隔育秧的稻田,水稻高低不平,不时有小块凹地,发病率为10%;秧田常规育秧的稻田,水稻低矮杂乱,发病率达到30%。

        水稻黑条矮缩病,一般在水稻育秧时,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所引起。水稻染病后,不抽穗或穗小,严重的地块会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近两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开封、濮阳等地呈上升蔓延之势,对全省沿黄稻区100多万亩水稻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在育秧时,通过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就能防控灰飞虱传播病毒。”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任应党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一场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战役在全省沿黄稻区打响。

        然而,面对防控新技术的推广,农民与合作社的态度却是两重天。

        今年水稻育秧时,开封市植保站免费向一些群众发放防虫网和无纺布,并传授防控技术,但应用的群众并不多。

        北神岗村农民赵淑娥今年育秧时用了防虫网,目前家里8亩水稻长势喜人。她告诉记者:“专家说的技术,效果怪好,但就是防虫网太贵,用起来费事。

        赵淑娥解释说,一亩育秧田所用的防虫网,要花2600多元买,对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虽然今年有政府免费发放,但以后要自己出,当然舍不得花。另外,打药时,要把防虫网揭开,打过药,再盖上,太费事。

        记者了解到,与一家一户种植的农民对新技术反应冷淡相反,农民合作社对利用防虫网技术兴趣很大。

        今年,开封县杜良镇国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实施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50亩,而后在该镇马尾村机插稻田4000亩,经专家现场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仅为0.1%。

        “防虫网一次投入多,但可以用5年,再折算成大田面积,每亩地成本并不高,并且效果比后期打药好。”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我们育的秧苗好,而且机插更省钱,很多周边农户要求明年加入我们合作社。

        日前,在开封市召开的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与示范暨现场培训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陈友权说:“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除了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易操作的技术外,还要让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的主体,示范带动更多农民应用新技术。”(记者 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