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发展优势 推动周口太康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力争‘十三五’末,实现纺纱规模200万锭,年织布15亿米,年染整10亿米,年服装加工5亿件,年产锅炉压力容器5万蒸吨,循环造纸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培育产业工人10万人,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年创利税100亿元的目标。”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日前表示。 今年1至9月份,太康县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4454万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税 253068万元,同比增加18%;工业用电量28907.2万度,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5449万元,同比增长25%;从业人员37323人,同比增长17%。 现在的太康,为稳增长、保态势,正着力完善服务企业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打造企业发展平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以期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该县完善服务机制,形成了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是实行县领导联系企业和项目制度。明确并公示县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名称、内容、责任等。去年县领导为联系的62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产品升级、环境优化等方面问题130多个。二是实行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制度。在支持企业发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中,提前介入、超前服务、靠前指导,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合力为企业协调解决选址、征地、环评等问题,做到两个“零接触”。三是实行服务企业责任制。建立“一企一册”诉求台账,及时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对服务企业不作为、乱作为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2014年,太康县取消涉企行政审批项目13项,合并行政审批项目5项,清理涉企不合理收费3000多万元。组织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妥善解决涉企不稳定因素20余起,侦破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3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化解涉及企业的合同纠纷、土地转让、改制重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涉企问题15个。开展电视问政和民主评议职能部门活动,对民主评议后5名的职能部门实行重点管理,对后20名的职能部门重点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 太康县全力打造企业发展平台,加快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搭建承载产业集聚平台。去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13.4亿元,增长19.1%,增幅位居全市第3位。 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2.3平方公里,已批准入驻项目86个,总投资31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5个,投产项目65个,获评河南省星级产业集聚区。近期该县集中开工项目8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二是规划建设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锅炉压力容器两大产业集群,去年承接产业转移资金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60%。该县“四化”并举打造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经验,在河南省信阳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现场会上得以推广。三是搭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平台。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建立高层专家常态化对话和构建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机制,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等问题。该县纺织服装和锅炉制造行业被认定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雷烁光电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 针对如何提升工业质量和效益,太康县把重点放在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上。该县积极开展融资对接服务活动,缓解融资难问题。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组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行业行”活动等,去年金融机构为工业企业融资达18亿元,较去年增长12%。建立企业用工动态监控服务制度,破解用工难问题。强化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控,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对重点企业员工流失及用工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组织校企供需见面会,开展企业人才订单式培训。今年春季,为纺织企业招聘员工1400多人,培训安置集聚区周边农民2800余人,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在产业集群带动下,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河南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太康,正进一步转变服务发展方式,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工业结构,稳定工业运行,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为周口崛起、富民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