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营上市公司到2025年力争达到50家

30.03.2023  06:50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丁亚菲

近日,郑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配套提出“七大专项”共30条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经济发展壮大。

30条举措支持维护民营经济发展

实施意见》对郑州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到2025年,郑州民营经济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民营经济在全市技术创新成果中的比重达到75%左右;吸纳就业占全市城镇就业的比重达到85%左右;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每年新增20万户,到2025年超过230万户,民营上市公司力争达到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突破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突破1000家,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挺进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

为此,《实施意见》配套提出开展“七大专项”行动,落实30条支持举措,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千方百计支持好、维护好民营经济发展。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买设备、软件,最高补助200万元

据了解,除了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之外,郑州还将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有效期内,市财政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与省财政设备、软件投资不重复补助)。

同时,为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培育“顶天立地”大企业(集团),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后,每上一个100亿元台阶,给予100万元奖励。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百亿级民营企业5家以上,培育50家新服务领跑企业、50个“焕新”老字号、50个“爆品”运营商,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为明确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民营企业开放力度,郑州每年动态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增长动力足、产品附加值高的本市企业,择优纳入市级“三高”企业培育库。加快数字化转型,对智能制造新建或改造项目,按照智能制造设备及软件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获评省级、国家级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的,给予3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的奖励。加快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和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节水、降碳、减排改造,项目达产后实际效益达到10%以上的,按设备和软件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首次列入国家、省级绿色工厂、绿色数据中心等试点示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质量品牌争创行动方面,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对荣获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主要起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修订的民营企业,分别奖励8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

同时,将重点民营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企业家“领航计划”名录,开展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制定完善各项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提升企业人才社会待遇,为人才子女入学、户籍转移、办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截至2022年底,郑州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九成以上由民营企业提供

今年起,郑州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郑州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群体致敬。

过去一年里,民营企业的努力,配得上对他们的赞誉。

截至2022年底,郑州民营企业超过23万家,提供了郑州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口超300万人,成为稳定就业的“压舱石”;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0%以上,为郑州进入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税收占税收总额的70%以上,达到75%,是郑州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极;民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80%以上,成为郑州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的主要动力;80%以上的驰名商标、著名品牌由民营企业创造,涌现出金星、好想你、梦舒雅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郑州市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引导民营经济产业转型、结构转型、产品升级、服务升级,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有了《实施意见》的助推,郑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迎来新局面。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