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三秋”玉米机收工作取得新突破
玉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权县是河南省玉米生产大县之一。长期以来,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不高,一直制约着当地的玉米种植生产。继小麦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和该县农机化工作的主攻点。
为做好2014年玉米机收工作,切实提高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民权县农机部门以本县“花园乡玉米课题研究项目”为示范带动,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以全县65家农机合作社为载体,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推动“三秋”全县玉米机收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效。据统计,今年该县玉米种植总面积76万亩,“三秋”期间投入玉米收获机械达到1200余台(其中引进外地跨区作业机械300余台),玉米机收面积达到65万亩,机收率达到了85%以上,比去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全县玉米机收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工作认识提高,各级领导重视,明确工作目标
为全面提高秋粮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玉米机收新突破,今年省、市、县“三秋”农机工作会议结束后,该县农机部门及时召开了全县“三秋”农机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有关工作精神,并对如何做好三秋农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各乡镇农办、全局各股室(站所)要高度重视,把进一步提高玉米收获机械水平作为“三秋”农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是 提高工作认识,进一步增强全局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制定玉米机收工作方案,成立玉米机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到早谋划、早行动、早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 明确目标任务。今年该县玉米种植面积76万亩,农机部门确定了玉米机收面积超过60万亩,机收率达到了80%以上的总目标。提出三秋投入玉米收获机械不低于1000台(其中引进外地跨区作业机械不低于200台)的工作目标。
三是 采取补贴政策拉动、组织推动、示范带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采取大中小型并重,积极推进玉米收获机保有量满足机收需要。今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地刺激下,新增玉米收获机达到200多台。四是积极借鉴小麦跨区作业的经验,加大玉米收获机引进力度,组织开展跨省、市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努力扩大玉米机收面积,增加机收收入和机械利用率。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示范推广,搞好技术指导
为促进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县农机局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示范推广力度。
一是 组织召开玉米机收示范现场会。经过精心筹备,今年9月份“商丘市2014‘三秋’农机作业现场示会暨玉米机收启动仪式”在该县孙六镇霍庄村召开,现场会邀请福田重工、山东金亿、河南豪丰等10余个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30多种机型参加玉米机收演示会,河南省农机推广站长夏放、商丘市政府副市长张家明、商丘市农机局长刘润民、民权县委书记、县长姬脉常及福田雷沃重工等农机企业领导等到会;全市各县(区)农机局长、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销售公司代表,全县各乡(镇)、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演示会,到会人员达1000多人次。
二是 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加大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对玉米机收的认识和了解。发放《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技术规范》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规范》等三秋农机作业技术宣传材料8000多份。
三是 邀请农机专家开展对玉米收获机机手的培训,并在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提高机手的驾驶操作能力和故障、机械调试技能。
完善服务措施,搞好后勤保障,提高机收水平
实际工作中该县农机局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认真抓好各项服务措施的落实。
一是 抓好机械检修,对投入三秋玉米收获的机械全面进行检修,确保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三秋生产。三秋前共检修玉米收获机800台、秸秆还田机3200余台、大型拖拉机4400余台。
二是 搞好物资贮备。要求各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和经营企业,要备足零配件,认真落实好“三包”服务政策,“三包”技术人员要组织到位,做到有故障能及时排除,损坏能及时维修。
三是 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联合,确保“三秋”农机作业用油供应。
四是 搞好机械的组织调度。针对今年三秋玉米收获出现的新情况,组织农机系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30余人成立服务6个三秋服务小分队,深入生产田间地头,加大机械的组织和协调力度,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鼓励玉米收获机多下田作业,减少空转率,提高有效作业时间,努力扩大机收面积。
五是 搞好信息服务。积极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各种媒体将玉米机收信息发布出去,通过信息引导机具合理分布,实现余缺互补,促进玉米机收作业有序推进。
六是 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玉米机收中的骨干作用。为进一步扩大玉米机收面积,充分发挥全县6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成套、技术优良、信誉度高、组织能力强、信息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吸收分散农机户参加联合作业,努力提升农机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