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政工作有高度、有宽度、有深度、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为民政人做好民生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思想指引新目标,新任务引领新征程。河南省信阳市民政系统将紧紧围绕报告中提出的29项涉及民政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民政工作有高度、有宽度、有深度、有温度。
提升高度
民政工作直接服务群众、直接联系基层一线、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信阳民政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眼新时代,立足新要求,释放新动能,做出新贡献。深入研究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民政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宗旨性质的高度,对民政改革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在全市的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深入研究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要全方位确立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发展方向,要始终站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整体工作”的高度,讲政治、讲担当、讲责任、讲精准、讲统筹,坚守“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百姓纾困解难”的工作主线,点对点地瞄准对象,实打实地提供服务,认清“民政使命”,找准“民政定位”,扛起“民政担当”,展现“民政作为”。
挖掘深度
民政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题材丰富。构建新时代民政,需要在充分汲取民政工作现代创新成果的同时,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繁荣社区文化。要倡导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建设理念,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营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亲和文化氛围,形成具有现代文明特点的社区文化习俗。
弘扬慈善文化。要加强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重塑殡葬文化。要拓展宣传渠道,大力提倡“科学、节俭、文明、生态”殡葬新风尚和重孝厚养的尊老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殡葬文化氛围。
创新福彩文化。要继续秉承“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努力展示福利彩票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特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拓展宽度
随着社会发展,民政职能还在不断拓展,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社会智库、宗教场所登记管理等新任务还在叠加之中。这既是对民政工作的挑战,也为民政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民政人要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与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让民政服务对象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社会救助要提标扩面,更好地发挥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救助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奔小康;二是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公共服务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婚姻、殡葬等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要推进“三社联动”,加强村委会、居委会基本单元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加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释放温度
民政既是民生保障网中最坚韧的绳索,也是衡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晴雨表。全市民政部门必须以提升民生温度为目标,纾解民生之困。
让制度释放民生温度。坚持把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大事来抓,形成以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让城乡困难群众得到适度普惠的社会救助。
用精准保障救助温度。要从“服务谁,谁去服务,用什么服务,如何服务”四个方面切实摸清底数,实行政策衔接、对象衔接、数据衔接,做到识别精准、救助精准、管理精准。
用“阳光”提升敬老温度。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医养结合试点建设、12349居家养老网络平台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等工作。通过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让系统集成和谐温度。民政工作错综复杂,一项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内部也牵扯多个科室,这就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思想,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要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在政策、对象、标准、管理、信息、考核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持续推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救助管理机制建设……
新时代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奋进正当其时,全市民政人要有“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难”的担当,“一点一滴济苍生”的情怀,把人民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在党兴党的“大责任”扛在肩上,真正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河南省信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