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家风 凝聚正能量 ——河南省加快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我省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
从推选“全国文明家庭”到寻找“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再从一个个“孝老爱亲模范”到“乡村好媳妇”“美德少年”……家的温暖弥散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好的家风支撑起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高度重视创建活动丰富多彩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河南是人口大省,现有家庭3209万户,进一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对我省显得更为重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省文明办、省妇联、省综治办等多家单位在全省家庭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较有影响的有:省妇联牵头组织开展了50多年的“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各地文明办组织开展并在全国推广的农村“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近几年全省妇联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省妇联与省综治办联合组织开展的“和睦家庭”创评活动等。
据统计,2010年~2016年,我省共表彰“五好文明家庭标兵”110户、“五好文明家庭”903户;2014年~2015年,全省表彰“最美家庭标兵户”10户、“最美家庭”50户、“最美家庭提名奖”460户;2016年,我省有30户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今年9月,中央文明委正式启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我省精心组织推评工作,共推选14个家庭参与全国文明家庭评选。
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对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家庭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妇联联合主办了“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主题活动,指导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中原名家话家风”系列采访报道,二月河等20多位中原名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纵论家训家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主办的首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评选今年8月揭晓。该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建设。
各级各类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社会媒介等,也不断加大对好家风好家训的宣传力度。我省连续4年组织开展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把家风家训作为主要征集内容,创作刊播了一批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的优秀公益广告,营造了文明家庭创建的浓厚社会氛围。
郑州市积极探索文明家庭创建的办法和机制,起草了《郑州市文明家庭评选管理办法》,明确了评选程序、激励措施和主管单位、实施办法等方面的内容。
巩义市为加大家庭文明建设宣传,在市电视台开办了公益性电视频道《中华家道》,围绕家庭家风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开封市“和睦家庭”讲师团走进当地幼儿园、小学、初中,为师生和家长开展科学家教、幸福家庭构建等家教巡讲,引导家庭成员共同构建科学施教、幸福融洽的家庭氛围。
出版孝贤文化系列读本、开设“孝贤文化大讲堂”……漯河市高新区部分企业把职工的家庭文明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围绕家庭文明建设开展系列活动,有力促进了职工家庭文明,造就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典型引领好家风凝聚正能量
刘付贵家庭组建孝亲敬老义务宣讲团,在基层义务讲授孝道文化200多场,受众20多万人次。
郭欣欣家庭成立“欣欣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专门为附近村子的孤寡残疾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帮助。
马昕家庭热心公益,把部队好作风融入有30多口人的大家庭管理,遇有重大问题时一起协商解决。
赵玉峰家庭热心公益30年,坚持通过在寒暑假打工资助贫困学生。
薛景祥家庭自办家庭革命展,传承革命家风。
……
我省涌现出的这些优秀家庭,有历经风雨、坚守信念、在家庭生活中彰显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家庭,有家风笃正、家庭成员事业有成的知识型家庭,而更多的则是夫妻恩爱、孝老爱亲、热心公益,于平凡生活中创造温暖幸福的普通家庭。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什么叫幸福家庭,传播着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引导着更多的家庭参与文明家庭创建中来,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弘扬文明家风、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热潮……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记者 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