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大会正召开 河南有望再增两项世遗(图)
□记者 段伟朵 文 李斐斐 摄影
核心提示|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大运河”“丝绸之路”能通过申遗吗?结果近日即将揭晓,而这一结果也牵动着亿万河南人民的心——我省共有9处遗址点入选,是全国唯一同时参与两个申遗的省份,其中,洛阳市作为全国唯一“双申遗”城市,承担了5处遗址点的保护工作。
【故事】胡人将军下葬时一手拿“开元通宝”一手拿东罗马金币
20日,一个名为“唐代洛阳”的大型展览在洛阳博物馆开展,昨日,记者提前探访,一枚东罗马金币赫然在列。这枚金币是在洛阳的唐墓中发现的,它见证了唐朝时期中西交流的繁荣和交通往来的顺畅。这一切不得不说是“丝绸之路”的功劳。
“金币的主人是唐代的定远将军安菩,他见证了丝绸之路沟通中西方。”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说,安菩是西域安国人,唐朝时期来到中国,因骁勇善战,被册封为五品定远将军,最后在长安去世。安菩逝世后40年,其子为了孝敬先人,将安菩夫妇的墓迁移至龙门山。
1981年,安菩夫妇墓被考古人员发现,有趣的是,当时墓主人双手各放一枚钱币:一个“开元通宝”,一个东罗马金币。作为一名在唐朝当官的西方人,安菩一手握着东方文化,一手握着西方文化。
除了这两枚钱币,安菩夫妇墓中还陪葬了大量身着胡服的三彩俑等文物,在1000多年后,无言地向世人证明了唐朝中西方文化乃至经济的大交融。
【申遗】22处“丝路”申遗点,河南占4处
“像安菩墓这样为丝绸之路增添‘力证’的遗址,洛阳市还有许许多多。”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唐代安国相王孺人墓出土的拖着丝绸的骆驼壁画,牵驼人为胡人;作为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门的定鼎门,在其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有当年的骆驼印;在近年考古发掘的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中,也曾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金币;此外,洛阳市还出土了大量穿着胡服的唐代三彩俑以及穿着汉服的胡人俑。
2006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2013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甘肃、河南、陕西、新疆4个省、自治区22处遗址点入选首批申遗点名单,河南占4处。洛阳长期作为汉唐都城所在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源头,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含明教坊、宁人坊)、汉魏洛阳故城内城遗迹以及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三处被列入其中,另外一处是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
【看点】河南是全国唯一参与“双申遗”的省份
“丝路”申遗如火如荼,另一项重要的申遗工作也在同期进行,那就是“大运河”。
据高西省介绍,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运河漕运体系和仓储物流制度,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和仓储中心,运河两岸分布着大型的国家粮仓和物资仓库,以水陆纵横转运的方式供应东西两都:长安和洛阳,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洛阳陆续发现了含嘉仓、子罗仓、回洛仓等大型仓储遗址,其中,含嘉仓遗址发现许多刻有“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武周年间的刻铭砖,并在160号仓窖中发现了已经炭化的50万斤谷子,印证了女皇时期洛阳经济的富庶。
昨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内见到了出土于含嘉仓的一块刻铭方砖,上面写道:东门从南第二十三行,从西第5窖合纳苏州通天二年粗糙米、白米一万余石;此外,还记录了该仓窖的“仓史王花”、“监事杨智”、“左监门”、“右监门”、“押仓史”等众多“责任人”。这块刻铭方砖,精确记录了唐代国家粮仓地处洛阳的史实,粮食通过水路运至洛阳,大运河与洛阳,自然密不可分。
2006年12月底,大运河申遗项目拉开帷幕,2009年4月,由国务院牵头,8个省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大运河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它们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的31个遗产区,涉及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河南省位于洛阳市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等入选。
“一条连接东西文明的丝绸之路,一条贯通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运河,处于中原地区的河南成为交会点。”洛阳市文物局大遗址办主任王阁说,其中,洛阳市作为汉唐时期的重要城市、都城,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同时又是隋唐时期都城,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参与“双申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