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引关注:一河览古今,一桥望千年

09.12.2022  10:40
  • 来源:大河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大河网讯 (记者 莫韶华)唐高宗时期卢国公权怀恩曾说“立木”,成为汴河上修桥的最早记录;明成化《河南总志》记载“天汉桥,一名州桥,在本府治东南一里许南薰门街,唐建中间,节度使李勉建,以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宋改名天汉桥,复称州桥”;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唐代建中年间,汴州刺史李勉曾修造汴桥……是石桥?砖桥?还是木桥?12月8日,中韩·韩中城市考古论坛在郑州举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州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周润山介绍了州桥汴河遗址属重大考古发现。

      本次论坛由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韩国国立中原文化财研究所主办,来自韩国国立中原文化财研究所的文载范、崔长美、李帅彦、金旼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的石自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刘海旺、胡赵建、梁法伟、杨树刚、周润山、包伟柯,以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学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朝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研究馆员王书林等专家学者共话中原考古研究成果。

       发掘文物数量多、意义重大

      夏之老丘,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代,作为八朝古都,汴京开封在历史上颇有名气。特别是北宋时期,经过北宋九帝168年的大力营建,使得北宋东京城成为“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

      北宋东京城由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宋史·河渠志》曾记载“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宋都大梁,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

      州桥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780—783年),因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称“汴桥”,宋代改称“天汉桥”,因“正对大内御街”,又名“御桥”。至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黄河洪水灌城后的泥沙淤埋。

      北宋东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都城,对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城市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轴线上的州桥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根据周润山介绍,截至2022年7月,州桥遗址新发现共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0000多件,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遗迹117处,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长卷,三尊铜像,北宋、金、元、明、清瓷器标本5.6万余件,数量巨大,震撼人心。

       记录古都历史脉络,揭示中原文明历史进程

      周润山认为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探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标识,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也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周润山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规模、题材、风格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据了解,本次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等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此外,州桥遗址见证了10世纪至12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度,对其进行科学的发掘、保护与展示,对讲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下一步州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周润山一直强调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他建议要多学科联合,探索新时代的实验室考古;加快规划设计,建设州桥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进一步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合理利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