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即将“退休” 54年老桥承载沧桑
第一座黄河铁路桥遗址资料图片
河南商报记者郭富收
5月16日,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将接驳到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届时,服役54年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退役,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启用并与京广铁路“联姻”。
历史回顾
1906年中国第一座跨黄河铁路桥开通
事实上,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郑州交通志》记载,1889年,张之洞建议修筑卢汉铁路(后改名京汉铁路)以贯通南北。
修建卢汉铁路的最大困难,是通过黄河天堑。经过近4年的勘察,大桥最终选址在郑州北邙山山脉尽头,距黄河河槽约3公里。
1906年,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建成的大桥长3015米、102孔,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结构铁路大桥,也称京汉黄河铁路大桥。
从此,郑州与铁路绑在了一起,并因铁路而兴。目前,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有一段长约160米的铁路桥遗址,就是这座大桥的见证。
沧桑老桥
A.两节车厢坠河,300余人死亡
大桥通车后,当时的车速很慢,时速只有10公里,后来提速到15公里,还是单线桥。不过,大桥的建成,为郑州成为国内交通枢纽奠定了基础。
据郑州铁路局史料记载,初期施工时,由于比利时公司不顾工程质量,盲目加快速度,尽量减少投资,在施工期内就有8个桥墩被洪水冲毁。大桥建成后不久,曾遭受4次较大洪水袭击,桥墩被冲歪,中断行车,每年汛期均需抛投大量石笼防护,耗资巨大。
其中,1925年1月,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因设计问题,桥桩不堪重负,致使两节客车车厢坠入河中,300余人死亡。
B.连年战争,大桥几遭破坏
黄河铁路大桥作为南北交通之要冲,在战争年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史料记载,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战争中,黄河大桥被炸3次,正常客、货运都难以进行。
后来,大桥继续遭到破坏。郑州解放后,中原军区接收的黄河铁路桥早已残破不堪。
1952年11月,大桥的加固工程竣工,列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安全通过大桥,运输能力超过原建桥梁设计能力的10倍。
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出现特大洪峰,郑州黄河第一铁路大桥不堪冲击,遭受重创,经检测,它不再适合通达火车,修缮加固后改作通行汽车。
重建新桥
黄河铁路大桥两年内建成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大桥。为确保南北交通,1958年,一座新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大桥在老桥附近破土动工,这就是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
不到两年时间,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全长2889.8米,有72个桥墩。新桥通车后,京汉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完成历史使命,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拆除,只留下南段5孔160米桥梁作为文物保留。
当时,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不过,在2001年6月19日,开始对通过郑州黄河桥的货车限速每小时55公里,这也成了京广线上一个长期限速点。
目前,大桥已运行54年,现大桥行车速度为客车时速110公里,日均通车140对,平均每三四分钟就有一趟车经过。
54年来,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与京广高铁郑新黄河桥、郑州车站、郑州东站、郑州北站(即“两桥三站”)一起巩固着中原铁路枢纽的地位和心脏作用,也因此而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