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成为男同"重灾区" 男子汉教育缺失为主因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著名传染病专家卢洪洲教授在研讨班上作学术报告。孙国根摄
中新网上海11月23日电 (孙国根 严晓慧 陈静)作为上海市艾滋病唯一定点收治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已将艾滋病的宣教重点放到了校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著名传染病专家 卢洪洲教授23日透露,目前“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他指出,“男同”大多数为后天生活成长环境所造成,其中,家庭中父辈式“男子汉”教 育缺失、“争气好斗”性格过少、父母鼓励孩子男穿女装等,都会最终导致男性本能、雄性激素退化。
目前中国艾滋病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已发生演变,男男同性已成为上海市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目前依然面临“男同”人群拒绝预防和如何“拯救男子 汉”两大困惑。为遏制“男同”艾滋病传播途径,上海有计划地对男男高危人群开展免费药物预防性干预治疗,但应者寥寥。卢洪洲教授透露,上海针对“男同”高 危人群实施免费药物干预治疗计划,具体措施是让没有感染的人每天口服一粒药丸,这样,即便实施了无保护的性行为,也基本上能确保不被感染。这位专家表示, 但这一免费供药预防性措施“叫好不叫座”,仅有个别“男同”领情愿意接受。
当记者问及这些“男同”群体为何拒绝免费药物预防性干预治疗时,卢洪洲教授表示,绝大多数人认为,没病为什么要“吃药”,太麻烦,并担心长期服 用药物有副用。卢洪洲无奈地说,“尽管医务人员解释这些药物已经临床证实没有副作用,并被欧美国家广泛采用,确认可有效预防,但依然收效甚微。”
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组织的“长三角艾滋病诊疗协作网年会暨新发传染病诊断治疗研讨班”今日闭幕,记者获悉,在上海市青年学生病例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为主,且有观点认为男男同性恋是先天“基因”所致。
谈及上海男男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的速度近年来为什么会迅速上升时,卢洪洲表示,相关工作者应深入探究“男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他说,临床实践证 实,由生理性基因因素导致仅为极少数,大多数为后天生活成长环境所造成,其中,家庭中父辈式“男子汉”教育缺失、“争气好斗”性格过少、父母鼓励孩子男穿 女装等,都会最终导致男性本能、雄性激素退化。
据悉,作为上海市艾滋病唯一定点收治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已将艾滋病的宣教重点放到了校园。卢洪洲说,目前“校园”已成为“男同” 产生的“重灾区”。他们的调查发现,有的年轻人进入“男同”圈子,就是因为好奇,有的甚至将“男同”视为“时尚”。他呼吁,青年学生们必须懂得珍爱自己! 除家庭外,学校、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社会志愿者等也应共同努力,制定防范措施,消除“男同”产生的后天生活成长环境很重要。
另据了解,一份上海市疾控中心关于上海“男同”不安全性伴行为调查报告显示,“男同”中,目前有固定同性性伴的为64.4%,非固定同性性伴比例高达56.1%。与同性一夜情占52.5%,与同性商业性性行为占64.3%,此外还有48.8%的人有与异性性行为。
上海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研究专家康来仪说,据2013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中国“男同”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为6.7%,尤以上海、北京、天 津等大城市的个人率为高;2014年上海性感染途径已达总数的96%以上,其中同性和异性传播的比重2:1;全国15至24岁青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上升 明显,2014年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0%,其中青年学生病例同比增加58.8%,而这些病例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为主,2014年占比高达 81.6%。男男性行为人群已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理应成为目前预防艾滋病疫情扩散的重点防控人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