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参加河南团审议谈到乡村振兴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这为我们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再一次明晰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千百年来,乡村是人们耕读渔猎、繁衍生息的诗意栖居地,是承载乡土中国精神原乡的“根”与“魂”。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乡村美则中国美,河南要绿色发展,农村首先要绿色发展。加快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生态振兴是支撑点;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总要求,生态宜居是重要一环;“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高度统一又分工协同,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也就失去了本色。近年来,河南“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乡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但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多农民盖了新房,买了新车,但“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景象,在有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还未根治,农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改变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要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在向总书记汇报时,李连成代表动情地谈起农民的八个梦想,渴望“村里面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亿万农民的生态宜居梦想是中国梦宏大叙事中最朴实、最动人的篇章,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知之非艰,行之唯难。翻开总书记的《之江新语》,有这样一段文字:“搞生态省建设,好比我们在治理一种社会生态病,这种病是一种综合征,病源很复杂,有的来自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有的来自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的来自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体力透支’。总之,它是一种疑难杂症,这种病一天两天不能治愈,一服两服药也不能治愈,它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长期努力,精心调养。”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建设美丽乡村,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大工程、大事业,不能幻想“一锄头刨出个金娃娃”,只有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钉,才能终有所成。
从2003年开始,浙江用15年时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仅让“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重回水乡,更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我省民权林场,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形成了6万多亩天然森林氧吧。鄢陵县以生态之力,助乡村振兴,从最初的卖花木到卖景观再到卖生态,从一丛绿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银山。
农村美不美,老百姓心里最清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就要在对标先进中彰显特色,尽力而为、因地而异,在遵从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向浙江学习,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让农村“净起来”;打造好绿色村庄,建设好绿色田园,保护好绿水青山,让农村“绿起来”;彰显乡风文明,突出生态宜居,留住乡村特色,让农村“靓起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农村,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用“绿色”生“金色”,改造提升农村传统产业,拓展“生态+”模式,夯实农村生态产业基础,让农民赚上“生态钱”,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和发展后劲,就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愿景。
河南简称“豫”,古意象之大者,大象喜欢绿色温暖的环境;《尚书·禹贡》说:“豫,舒也”,指安逸、舒适的乐土。这两个解释都说明,中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让绿色成为乡村永远的主打色,中原大地就会越来越绚丽多彩,越来越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