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品牌农业之基

13.07.2015  11:02
      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覆盖80万农户,几年时间增收6亿元……这是四川省南充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初步尝试。该市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南充正是通过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大大推进了特色农业品牌建设。

        南充是我国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缩影。由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农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一次次考验着国人对食品安全的耐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人们给予厚望。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业标准体系的科学完善以及标准化的有效推进是基础之基础。

        可以说,当一粒种子种进土里,直至结出的果实运到消费者手中,农业标准化伴随着其种植、投入品施用、采摘、检测、加工、包装、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农业标准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等,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从而做到高效农业、优质农业,发挥经济、生态双重效益。

        行为合规,质量安全才有保证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达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杨明升看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质上是行为“合规”问题。行为合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沿阵地。

        “‘合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者要主动采取合规的生产行为,二是监管者要合规监管。企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后者要靠企业自主采用。同时,将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寄托于企业的自动自发行为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政府一定要担负起监管责任。”杨明升表示。

        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关系着农产品批量生产是否得以形成。高质量的农产品,往往需要产前、产中、产后多重技术操作标准的严格把关。随着农业生产的变革,农场主的独立生产经营,向生产与经营专业化分离,技术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简化产品贸易程序、建立产品市场信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川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化抓得好。省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四川省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省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00万元,支持省级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累计认证登记“三品一标”产品5158个。四川泡菜、纳溪特早茶即将成为首批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以四川泡菜、宜宾早茶、汶川甜樱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川字号”农产品品牌效应正日臻凸显。

        农业标准化的困境与机遇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协调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的各个对象,使得标准化的进程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其一,在于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尚不能完全与农业的需求对应。“部分标准的制定落后于生产,广泛采用的生产方式没有写进标准里去。同时,我国的标准制定落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使得标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测试结果难以得到国际认可。”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稻米质检中心主任朱治伟说,登记使用的“明物质”缺标准,未登记使用的“暗物质”缺预防,使质量安全监管处境尴尬。例如,我国登记使用的农药620多种,目前仅对其中387种农药制定了3650项限量指标,对于农药超范围使用的问题,在监管实践中由于缺乏判定标准,即便检出也难以处罚。

        其二是标准法规的“最后一公里”很难打通。我国制定的涉农标准达到37093项,制定权分布于诸多部门,且贯穿于农产品生产、检测、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由于标准技术性强、专业性强,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难以理解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农业标准。既便是中粮集团、沃尔玛(中国),也才于2011年分别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部”、“合规部”负责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从实践中看,企业与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是倾向于采纳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标准化的生产成本,通常会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一开始,由于需要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思路,会需要投入一定的转化成本。然而,在推行标准化三年后,生产成本就会企稳,并且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立,相对成本还会下降。

        在农业品牌化日益兴起的今天,作为品牌载体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只有遵循标准化生产,才能在市场环境中一步步发展壮大,从而打造强有力的品牌。

        朱治伟认为,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市场化、农业经济国际一体化加快,强化我国标准基础,主动参与和规划国际标准制定,对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探索农业标准化服务机制

        从政府来说,首先是要统一完善标准评价体系,规范推广生产技术,制定以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投入品使用准则为主的国家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开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强品牌创建等工作,树立农业标准化形象,提高标准农产品的竞争力。另外,还可通过政府服务的形式,打造统一的检测平台、电商平台、可追溯系统等,提升区域农业标准化水平。

        河南省汤阴县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食品安全监管示范县,当地积极整合原分散在质检、食药监、农业、卫生等部门的食品药品相关检验检测力量,与科学实验室、高校和企业实验室加强合作,打造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初期以汤阴县现有食品生产流通品种为重点,凡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率不允许对外销售。

        “政府的监管,一定要将‘属地责任’转化为‘阵地责任’,即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主体,才能避免‘上动下不动’的困境。同时,下大力气为县乡监管人员配备巡查交通车辆、移动监管工具,切实提高其执政能力和战斗能力。”杨明升说。

        在政府构建的大框架下,社会中的其他主体也纷纷积极参与进来。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承办的食品与现代农业标准服务子平台,设置了标准动态、标准馆藏、农兽药残留指标数据库等栏目。众多科研院所的专家纷纷入驻企业、合作社,给农业企业、农户带去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经验。

        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行业协会与联盟的推动更能促进企业自动自发采用农业标准化。7月3日至6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主办、江苏丹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并得农业部主管农业标准化工作机构指导与支持的“2015”全国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交流研讨峰会”在丹阳市顺利召开。同时,成立了“中国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创新发展联盟”。参加首批联盟的成员涵盖了有机稻米生产企业、科技教学机构、商贸流通机构、金融基金单位、质检机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商和相关行业协会与联盟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