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明星本身就是一种毒品

21.08.2014  12:36
杨波:明星本身就是一种毒品 - 河南频道新闻
杨波:明星本身就是一种毒品 - 河南频道新闻
杨波:明星本身就是一种毒品 - 河南频道新闻
来源: t2.qpic.cn

近来明星因吸毒被查捕事件频发,柯震东、房祖名则是火上浇油。央视播出柯震东那张小鲜肉脸,在拘留所里哭得稀里哗啦的镜头,及其痛彻心肺的忏悔表白,本意在予大众以教育警示,不料也有引发一些质疑,如个别台湾媒体对柯被关押审讯期间,其人权可能遭受的侵犯提出抗议,而更多人则基于最近如此多明星涉毒而发问:是不是明星因其某种职业特性而更容易吸毒?若是,这特性是什么?若不是,又为什么要刻意将他们拎出来搞?杀鸡儆猴?猴又是谁?凡此等等。

(资料图:柯震东吸毒被捕,穿囚衣崩溃哽咽哭泣。)

腾讯·大家刚发表的文章《明星偏爱吸毒背后的真问题》里,作者唐映红先给出了一组数据,“北京上半年查获吸毒人员3600余名,其中9位明星涉毒,占比大概千分之2.5”,以此证明其第一个结论,“明星群体并不比其他群体更爱吸毒”。接着,他将近期所有相关涉毒人员的报道,依这些人员的职业分类列出一张表来,该表格显示明星遭到此类报道的篇数达到其他职业的数万倍。至此,吸毒明星以在人数上不到一个点的百分比,却占据了此类报道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个鲜明的反差令作者得出第二个结论,“明星吸毒的社会危害性根源不在明星”。他的言下之意是,若吸毒明星果真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话,并非明星,眼下对并非吸毒主力的吸毒明星做大肆报道的媒体才是罪魁祸首。

由此悖论出现。一般来说,媒体强调明星吸毒的原因不言而喻——明星是公众人物,且多是最容易沾染上各种不良恶习的青少年的偶像,所谓正本清源,查捕并严惩这些恶习的示范者,才能对社会起到更广泛有效的警戒作用。这与唐映红得出的结论相反。他的结论须具备这样一个前提:粉丝对偶像已经崇拜到昏头晕脑,不辨黑白利害的地步,偶像若吸毒就跟着吸——本来明星们都是关起门来自己偷偷吸毒,现在媒体一曝光,好了——怪不得偶像这么有型,原来他们还瞒着我们在吸这个啊,赶紧学起来。

(韩国男团EXO)

粉丝们竟可以脑残到如此程度?是的,现下正好有条新闻可为佐证。近日韩国男团EXO因青奥会赴宁,其陪同者在机场和工作人员、粉丝发生争执并殴打粉丝,此后舆论对EXO一边倒的骂声中,一些粉丝竟然在网上晒出自残照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和对诟病其偶像者的抗议。这些粉丝多为13岁左右的未成年少女,网页上,在其被刀片划得血淋淋的细胳膊图片旁边,她们还会标注一句“你们再黑EXO,我就去死”,或更干脆,“残宝宝们,来聊聊,发张自残照!”

既然有粉丝选择用自残来向偶像表达心意,为此吸毒也应不在话下。但此类极端粉丝应非全部。那么,炒作明星吸毒究竟将激起更多的脑残粉去有样学样乃至抱着自残心态去吸毒,还是会令更多有幸尚未脑残的孩子识得偶像丑恶的真面目,迷途知返,丢掉粉丝的虚无外壳后重新做人?——权力系统坚定不移、大张声势地掀起这么一场誓要端掉明星吸毒团伙的人民战争,必然笃定于后者的实现。

然而,进一步说,即便因此有样学样的粉丝比因此跟偶像划清界限的多也无妨——在足够严厉并保守的道德观念判断下,若明星吸毒是一种病,粉丝们不惜借吸毒来跟随明星,则是症状更为严重的同一种病,他们比前者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也应获得更为果断有力的隔离和治疗。这样,不但文前提到的悖论不复存在,报道明星吸毒反而增加了一项对社会价值体系做出诊断和甄别的功能。

【二】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媒体没有突出报道官员、医生、教师等行业涌现的吸毒现象,或是为了免于给这些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却在报道明星吸毒时,对其势必将对娱乐行业造成的涂黑毫不避嫌,几乎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这点。这种暗中涌动的恶意,或更容易使人同意唐映红文中所担心的事,那就是,话语权力者们似乎试图为大众建立一种将明星与吸毒天然联系到一起的思维惯性。

事实即便果然如此,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我们自小获得这样的教导:毒品通过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而令其上瘾,上瘾者轻则丧失理性,重则丧失劳动力。对照之下,你会发觉明星对粉丝而言也是如此。明星不是别的,他们正是粉丝的毒品。娱乐工业则是毒贩子,他们利用粉丝的毒瘾来发财;并不断通过制造新偶像和加深粉丝对旧偶像的迷恋来维持并加剧其毒瘾。继而,这些名为粉丝的瘾君子们必须通过维持并加剧对偶像的迷恋,才能活下去。

那么,权力体系正在做的,正是借曝光吸毒明星之名,来行强制其粉丝戒除偶像瘾之实。一定程度上,在将一位吸毒偶像踢进监狱或戒毒所的同时,他的粉丝也一并被踢进去了。诸位,什么叫一箭双雕?什么叫暗度陈仓?什么叫精神文明建设上对敌人战略上的藐视和战术上的重视?这就是。

没有飞过叶子的人很难理解飞的感觉。就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大蒜的味道。同理,你很难理解一个12岁的EXO女粉为之自残时斩获的快意(也许正因此,从来都是不吸毒的人禁毒,清教徒来禁酒)。无论怎样,这些无法被社会正统所理解的感受统统可被归于非理性乃至病态中去,并且,因为这些感受的获取过程和结果多多少少会对主流价值观乃至公共秩序造成破坏,所以,这些感受的主人在遭到不惜矫枉过正、拔草除根的异化、隔绝、惩戒、治疗、规训并令其归附于正统之前,必须作为社会的敌人存在。

一个疯子正是这样的敌人,一个吸毒的明星也是。而疯子总是个别的,当疯子们呼啸成群,甚至有了组织和纲领时,他们就成了真正的祸患,被掌权者誉为图谋不轨的反动势力也说不定,所以,他们必须被剿灭。民间日益壮大的脑残粉团体正是此类祸患。仍举EXO的例,其华裔成员鹿晗在4月20日其生日那天发布的某条微博下面,评论被粉丝严格地控制在420万条,一条不多,一条不少——这当然来自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力。顺便提一句,粉丝对鹿晗的颂扬也轻易攀至了人类史上个人崇拜可能达至的最高级别:“鹿晗万岁!没有鹿晗就没有新中国!”

像邪教不?不仅邪教,多数正统宗教也有信徒用自残来证实其虔诚的传统。马克思说过:宗教是鸦片。这又是一句多年来以讹传讹的名人名言,原话是“宗教乃人民对实际困苦之抗议,不啻为人民之鸦片”,而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鸦片尚是一种镇痛剂,而非毒品。总之,既然人民的“实际困苦”是普遍的,他们对无论药品还是毒品意义上的鸦片的需求也就普遍而必须起来。

一个需要毒品来缓释其困苦的明星,一个需要偶像来缓释其困苦的粉丝,他们的困苦不会因为毒品被查收或明星被刑拘而消失不见,也许会更剧烈。社会总要给个人心中那个名为困苦的空洞里塞些什么东西进去才行,总之,你不能让它像个弹孔般一直空着,让它空着,比在里面养一个魔鬼,种一株大麻还要危险。

【三】

以及,明星们被查获的毒品多为大麻,有人借今年以来美国几个州在一定程度上大麻合法化的事,来讨论国内仍将大麻作为第一级别的毒品是否恰当。这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不少人一直咬定大麻对人健康的伤害不及烟酒(这个说法具病理学依据),而其所属的致幻剂在上瘾效应上又完全不能和鸦片、海洛因这些真正的毒品相提并论。

关于后一点,美国后现代作家,毒品写作的老祖宗威廉·巴勒斯在其代表作《裸体午餐》的前言中这么解释:“我说的毒瘾,不是凯弗(keif)、大麻、印度大麻、仙人球毒碱、死藤草、LSD6、墨西哥裸盖菇制剂,或致幻剂类的其他药品所致……没有证据显示使用任何一种致幻剂会导致身体对药物的依赖。从生理上说,这些药物的作用和毒品正好相反,对上述药物和其他麻醉药物的热情导致了两类药品的混淆,这是很可悲的。”他随后又说:“那些使用致幻剂的人都把致幻剂看得很神圣:佩奥特碱崇拜,死藤草崇拜,印度大麻崇拜,裸盖菇崇拜——‘墨西哥裸盖菇能使人看见上帝’(阮籍、嵇康等魏晋文人服用五石散不知算不算)。但没有一个人提出毒品是神圣的。不存在鸦片崇拜。”

尤为关键的是,巴勒斯在这篇前言中暗示毒品的本质——即令人上瘾,首先并非由其病理药性,而是由其流通方式和运作原则所致。即毒品因被禁而成为毒品。他所说“没有证据显示使用任何一种幻觉剂会导致身体对药物的依赖”这句中的依赖仅指生理依赖,而被禁导致的心理依赖在很多时候比生理依赖还要强烈。上瘾由被禁促成,这个原理在瘾君子的行为观念及毒品在社会的存在状态上双双成立。这个意义上,莫说大麻,若大米被禁,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毒品。

明星和毒品的类似之处在上述层面也得到很好体现。“刻意和粉丝保持距离”是偶像工业的首要准则,这样偶像的神秘感和新鲜度才可尽量得到保持——基于此,其工作人员职业性地殴打企图与偶像合照的粉丝以隔开双方,不是侵犯,反而是在保障粉丝的权益。EXO近日事件为证。与次相得益彰的是,正如巴勒斯所说,一个瘾君子存在的第一原则是,永远得不到足够的毒品。这符合最基本的人性,如俚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有人说西方摇滚史就是毒品史,不少摇滚巨星都死在这个上面,并因此具备了更丰富深刻的文化涵义。简单来说,在毒品所制造的无意识和幻觉对摇滚乐,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迷幻摇滚乐所弘扬的乌托邦式纯粹自由形成某种呼应之外,毒品因普遍的被禁而令吸毒所具备的反体制意义,也与摇滚乐一贯的青年反叛文化核心所对照。去年Metallica上海演唱会现场,即便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这样的公共场合,警察云集,几十万人的看台上仍不时飘来大麻味。经年累月,吸毒已被摇滚乐包装为某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标识,并在不同的流行文化区域造成影响;若说眼下明星吸毒形成某种风气的话,这风气与摇滚乐的影响也不无关系。毒品在摇滚世界的泛滥正由毒品是违禁物所致,这么说毫不过分。

(书籍《摇滚谱系》插图)

美国上世纪20年代长达十年的禁酒令也部分源自权力体系对社会道德风气建设的诉求,如移民清教徒们对禁欲和简朴生活的倡导,或女性主义者对当时普遍的酗酒男性家暴现象的求解等,不料禁酒的结果却是社会道德滑坡、治安失控,禁酒令不但培养出了世上最大的黑社会集团,亦导致了警察普遍腐败,一般老百姓亦则纷纷仅通过偷喝酒就沦为罪犯……不得不开放酒禁后那帮黑社会没东西可卖,只好卖毒品,瞧,这个想必大家通过许多影视剧已经看烦了的故事就这样又回到毒品上了。

以上是禁止导致失禁的适宜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1个明星因黄赌毒被捕,并逐一为此遭到轰炸式抹黑报道,这既不是因为明星今年方才黄赌毒起来,更不是因为在同行落难之后他们非但没有噤若寒蝉,反而开始末日狂欢。

一切迹象表明,这场非偶然,有计划,隶属某种文化战略一部分的围剿活动不过才刚刚展开。这方面不便多谈。总之,娱乐明星是当今这个世上最大的偶像,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却正如柯震东曾代言过反毒品广告,此中吊诡令人类文明的免疫体系——如道德分子和权力者对明星可以对社会做出的示范程度、示范范畴,乃至示范本身产生怀疑,甚至否决掉他们的示范资格,于是要将明星从这个皇位上轰下来,如当年将观音从庙里轰出来并砸掉一样。问题是,在砸掉观音的同时,你得给他换个新的。否则,正是彻底的虚无让12岁的小姑娘因偶像被骂而割腕,你却让她更虚无?她可手里有刀,你不怕?

责任编辑:李佩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