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平:银行理财业转型需解决七大问题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自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在2004年7月份获批起,理财业务正式在中国金融机构中启动。数据显示,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额为2000亿元,到去年年底,发行额已增长到68.2万亿元,余额是10.2万亿元。
私人银行业务最近5年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有32家银行在40多个城市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或者开户的客户总量达到38万多户,管理的资产也达到3.6万多亿。
杨再平指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有三方面好处。一是为投资者带来了收益,去年到期的4.9万款的理财产品全部实现到期支付,给投资者带来了4500亿收益,年增长50%;其次,70%的理财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说明理财募集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相当可观的;三是理财业务促进了银行业的转型升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去年从19.5%增长到22.5%,理财业务在其中的贡献突出。例如工商银行的理财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贡献达到21.08%。除此以外,理财业务还推动了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理财先行,功不可没。
杨再平表示,银行理财业务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推动理财业务的发展、转型升级,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能再创辉煌。”杨再平说。
银行承担过多风险难持续
杨再平认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过十年发展遇到了包括理财产品的存款化、兑付刚性化、期限短期化、业务模式非资产管理、投资工具有限、资金运用通道不直接以及分业监管不适应事实上已交叉混业的理财业务及产品等问题。
杨再平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有5万元的投资者进入门槛,但是目前余额宝没有门槛,所以银行5万元的门槛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存在,意味着会对银行的存款造成彻底的冲击,是不可持续的。
在刚性兑付的问题上,虽然有不保本浮动收益类的产品,但实际上往往很难做到不刚性兑付,这样就造成了理财产品跟存款实际上没有区别。但实体经济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如此一来很难满足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和科技类等实体经济企业对风险资金的需求,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也很难持续。
之所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额有68万亿元,而余额只有10多万亿元,杨再平认为是由于理财产品短期化造成的。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周期只有118天,其中6个月以下达到86%。理财产品短期化无法与实体经济对长期资金的需求相匹配。
杨再平表示,以上问题又与银行理财业务模式非资产管理有关。由于非资产管理理财,其与传统存贷款业务没有区分,加之必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应的责权利不明确,所以导致理财存款化、对付刚性化、期限短期化。
除此以外,银行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可供选择的工具非常有限,标准化产品数量不足,就导致银行会选择非标产品,这反映出背后多样性的金融市场发展没有跟上。另外,银行自身的直接通道也非常有限,近期银行才有证券账户,之前银行都不能够买卖优先股、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通道业务因此产生。
“理财业务与产品事实上已错综复杂交叉混业,但目前监管分业,规则不一,监管不一,为监管套利留下很大空间,这也让理财业务继续稳健发展成为问题。”杨再平说。
杨再平指出,银行理财业务继续稳健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转型升级正在进行时。而转型升级需解决的七大问题即去存款化、去刚性兑付化、去短期化、业务模式资产管理化、投资工具多样化、投资通道直接化以及监管协调统筹化,这需要监管机构与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