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壳村”摘掉“穷帽子” ———贵州省财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08.11.2016  02:31
      贵州省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和主战场之一。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贵州省财政通过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三变”改革、财政贴息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找到了一条消灭“空壳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子。 

   村集体经济的新实践  

  在全国划分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贵州省境内就有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三大片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其共同特点。

  遵义市务川县属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据介绍,全县总人口46万,贫困发生率达18.56%。在2015年5月前,该县10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是“空壳”,基层组织根本“无钱办事”,村支两委干部“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现象突出,村级组织号召力、影响力严重缺失。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务川县灵活应用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探索出捆绑产业、捆绑项目、捆绑企业、捆绑资产和捆绑能人的“五捆绑”模式,通过建设电商中心、入股农贸市场“借鸡生蛋”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据记者了解,目前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以村级集体为主体领办集体经济组织;二是以村级集体非主体参股其他实体经济组织合股经营;三是由村级集体直接以兴建、开发、购买等方式形成资产资源进行租赁等获取投资收益。

  该县蕉坝镇通过村办集体经济企业农特产品电商销售中心,打通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流通通道,使当地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蕉坝镇党委书记田伟说,像猕猴桃、野生蜂蜜、大脚菇等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网店对外销售,产品供不应求,每年村里至少有30万元的利润。

  电商中心的兴办也得到了财政的支持。务川县财政局局长李文波说,该县对农村电商体系建设项目投入86万元,每个电商中心可获5万—10万元扶持资金。

  除了经营电商中心,村集体还以入股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如蕉坝村农贸市场,建设资金由投资方出,村集体以集体企业鼎邦劳务公司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获得股权收益。

  田伟介绍说,农贸市场共104个摊位,其中一半摊位归村集体经济所有。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摊位3万元,52个摊位就为村集体创收160万元;另外,农贸市场楼上还有8套房子归村集体,每套15万元,共120万元。“整个农贸市场可以为村集体创造280万元的收入。

  在发展集体经济精准扶贫上,务川县还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由村民委员会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土地、固定资产入股,贫困农户以专项扶持资金和已建成产业折资入股,由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并与村级集体经济挂钩,实行按股分红。务川县2016年充分整合财政扶贫资金2500万元,指导109个行政村以“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

  在利益分配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年度经营利润,原则上80%按股份用于贫困农户分红;5%由村集体提取,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15%提取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包括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上级专项资金及整合项目资金在内,务川县共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857.5万元。截至2016年5月,仅一年时间,务川县109个行政村全部“脱壳”,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突破2527万余元,实现了贫困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蜕变。

  不仅仅是务川,贵黔大地处处都在积极进行着集体经济的新实践。六盘水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该市钟山区整合财政资金5140万元在中心城区购置商铺,产权归村集体,每年每村可分红10万元以上;利用财政资金684万元入股六盘水市农村商业银行,为500户贫困农户、1086人购买原始股份440万股,每年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552元。钟山区的金钟村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村集体资金8万元,引进经营主体进行经营管理,村集体享有42%的股权收益。

     财政扶贫资金变股金  

  贵州省基于对发展滞后、脱贫攻坚及与全国同步小康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积极探索实践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资金变股金,就是改革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等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按股分红。

  以记者走访的六盘水市水城县为例,该村新建的滴水岩景区,其经营管理以及协调服务,由水城县滴水汇宏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作,其中村委会占公司股份的80%。景区的一些开发建设项目采取财政扶贫资金变股金的模式。

  该村村主任助理张竹虚说,景区的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00万元的瑞德马术体验中心扶贫项目采用的就是这一模式。该村利用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作为贫困户资金,入股马术体验中心项目,占股比例为16.67%。

  张竹虚介绍说,在项目所产生的20%的收益中,5%作为村集体管理费用,15%作为扩大再生产资金,80%平均分配给双水街道滴水岩村50户208人。

  具体分配比例上,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到位之日起计算贫困户股金分红,第一年到第五年保底分红分别为6%、8%、10%、12%和14%。如果保底分红不能到位,由双水街道办事处承担。

  “如果实际盈利分红比保底分红高,按实际盈利进行分配。”张竹虚告诉记者,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9月下旬已经到位,村集体准备用100万元作为保证金加上“特惠贷”的项目支持,进一步撬动银行融资来支持扶贫发展。

  六盘水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唐贵屏介绍,该市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已整合财政资金6.6亿元投入到经营主体,撬动村级集体资金1.25亿元、农民分散资金4.28亿元、社会资金45.71亿元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

  “从几年的实践看,资金变股金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投入分散、整合困难、活力不强、效益不高、作用不明显的问题,通过股份合作,村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唐贵屏说。

   贴息“特惠贷”引导金融资本  

  张竹虚所说的“特惠贷”,是贵州省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的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的财政贴息小额信用贷款。

  水城县财政局副局长李刚介绍说:“农户通过‘特惠贷’贷出的钱统一纳入到县平台公司进行支配,比如进行旅游开发,贷款利息和风险补偿金由财政承担。

  以滴水岩村观光车项目为例,据张竹虚介绍,该项目交由村集体公司水城县滴水汇宏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在入股模式上,一户贫困户以3万元信用社特惠贷款入股,村集体出资2.8万购置观光车,加上保险,一台观光车6.9价值万元,每年保底分红入股资金的6%。如果观光车年纯利润收入高于保底分红,则按实际收益进行分配。

  数据显示,2016年水城县贫困户贷款计划投放8亿元,全年预计发放小额贷款5亿元以上,县财政每年注入精准扶贫“特惠贷”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预算安排贫困户“特惠贷”贴息资金1000万元以上。

  在务川县,县财政也安排了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以后年度预算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10%作为扶贫专项资金,并将其中的50%注入风险补偿基金,按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贷款风险补偿,滚动使用。

  为有效推动“特惠贷”实施,目前贵州省88个县(市、区)建立了“特惠贷”风险补偿、贴息机制,共注入风险补偿资金4.7亿元;55个县(市、区)开立了“特惠贷”贴息资金专户,财政贴息资金拨付到位1.42亿元。

     “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5亿元,年均递增35%,其中,中央财政206亿元,年均递增27%;省级财政98亿元,年均递增66%,远远高于同期省级财政收支增长速度。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2015年的493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从9.4%下降到8.8%,贫困发生率从33.4%降低到14.04%,3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1个贫困乡镇按照省定标准实现“减贫摘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5月,贵州省财政厅发布《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政府引导,村级集体主体运作,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力争3—5年培育一批农民人均年收入不低于8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均积累不低于10万元的建制村,逐步消除“空壳村”。

  该省优先将贫困村纳入试点,扶贫资金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据记者了解,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共有试点村953个,其中贫困村441个。

  贵州省财政厅农业处负责人表示,大力开展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形成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农户利益联接的“折股量化”机制,进而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创收增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