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获批复 未来15年许昌“长”啥样

22.02.2016  09:09

  1月28日,《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获省政府批复(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为许昌市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许昌市城市总规修编工作圆满收官,许昌今后15年的发展蓝图至此敲定。

  每个人,对身处其中这座城市的未来,都有自己心中的期许。未来15年,许昌“”啥样?根据《总体规划》,我们为您提前展望许昌2030年的芳容。

   更具实力:发展空间更广阔

  《总体规划》确定,许昌市2020年《总体规划》确定,许昌市2020年城镇化率58%,2030年城镇化率75%;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2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35平方公里;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9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89平方公里(2015年市区建成区102.6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91.6万人)。

  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说,这样的城市规模,为许昌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为城市能级跃升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有力促进了城区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发展空间带来的实力跃升和城市质变,无疑令人期待——

  发展定位催人奋进——《总体规划》将许昌定位为“一极两区四基地”,即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创业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临空经济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生态健康养生基地。将许昌的城市性质明确为“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目标振奋人心——将许昌市建设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一座产城融合、活力迸发的创新开放城市,一座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一座传承包容、古风新韵的曹魏文化名城,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健康幸福城市。

  他说,许昌目前存在着缺乏区域合作分工、借力航空港不够等问题。《总体规划》确定的许昌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延续了城市“向北”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郑许融合,全面对接航空港区,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

  更显活力:转型发展更高效

  在当前“三期”叠加、经济呈现“新常态”,寻求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成为时代洪流的背景下,《总体规划》将城市转型、产业升级作为许昌扬优势、补短板、育特色、强服务的战略抉择,使城市发展迈入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的新阶段。

  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构建“一心一带四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依托京广发展轴,强化中心城区、长葛联系,形成带型城市,增强承接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禹州、长葛、鄢陵、襄城围绕中心城区实现组团式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产坚持“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双轮驱动,实施十大产业链建设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产重点打造20平方公里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高成长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构建“紧凑、集约、生态”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一核两心、一轴三廊、绿环五片、组团发展”的“”字形空间结构,同时优化工业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打破工业围城格局。

  许昌市市长武国定说,《总体规划》明确的这些发展思路,有效解决了许昌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用地布局不集约等矛盾和问题,必将高起点、高标准引领许昌城乡科学发展。

  更富魅力:宜居之城更迷人

  《总体规划》批复后,城市会发生哪些改变,百姓会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许昌市城乡规划局局长白红超说,随着《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许昌市的民生保障将更加有力,城市特色将更加彰显、景观风貌将更加美丽。

  百姓获得感更强。《总体规划》重点考虑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福利等各类民生设施,优先布局,优先保障用地,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教育用地是现状的1.5倍,医疗用地是现状的3倍,文化用地是现状的4倍,养老福利用地是现状的7倍,体育用地是现状的12倍,服务业用地是现状的5倍,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现状均为2014年年底数据)。

  市民出行更快捷。强化许昌交通枢纽地位,构筑开放交通格局,推进市域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区与各组团城市建设“一高两快”,引导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分离;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市区路网密度,加强城区东西交通联系,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特色更鲜明。《总体规划》以“”凸显城市灵性,以“绿”展现城市秀美,以“”彰显城市气质,突出生态宜居特色。围绕“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深化水系建设成效,形成“水网、绿网、慢行网”。加强生态廊道和森林公园建设,构建“两环四海二十园”的绿地系统,为市民打造一张绿色的生态健康地图,构建地上铺“海绵”、地下建“管廊”、智慧在“云端”的城市立体创新系统,使城市发展更生态。围绕“曹魏古都,生态新城”目标,明确城市整体形象定位,将许昌市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魅力城市。(记者 董学彦 本报通讯员 赵丽娟 许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