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对“互联网+”存有“偏见”
各个行业都欲“ 互联网 +”,此刻确实需要有识之士“醍醐灌顶”,但是,这不代表“泼冷水”与“扔砖头”。对“互联网+”有更理性认识,才能做好它。 关注时事,或多或少我们都会听到“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说法,有人赞有人弹。总体来说,“互联网+”给大多行业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然而,各界对“互联网+”的看法并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有警惕互联网的浮夸和泡沫,值得肯定。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互联网+”却存在“误解”和“ 偏见 ”。 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果真只是被盲目崇拜子虚乌有的概念吗? 首先我想说的是,“互联网思维”绝不仅限于“ 羊毛 出在猪身上”以及“ 平台战略 ”这么简单。当然,非常遗憾的是,即便是对“羊毛出在猪身上”以及“平台战略”解读,他们并未不公允。 有观点认为“羊毛出在猪身上”不算什么新东西,“ 沃尔玛 早就已经这样做了, 沃尔玛 对外宣传商品价格是最低的,沃尔玛在什么地方赚钱呢?羊毛出在谁身上?供应商身上。它赚的是供应商的钱,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个我们教学案例中都有,没有必要神化,没有必要非跟互联网捆绑在一起。” 如果沃尔玛创始人听到这番高论,估计想想也会醉了。沃尔玛靠什么赚钱?它就是利用规模效应低买高卖,这是传统零售业的基本模式,这和“羊毛出在猪身上”没有多少关系。 互联网业界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可不是低买高卖。比如,英国一家知名生鲜电商正准备给英国人民赠送电冰箱,电冰箱免费,但是未来你家里的瓜果蔬菜牛奶牛肉就可能透过这家电子商务网站购买。诸如此类的案例举不胜举。“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核心逻辑在于一旦获取海量用户,自然会有广告商赞助或透过增值服务获利,实际上就是在单纯买卖之外创造了新的价值链。 谈及“平台战略”,有偏见的人则认为,传统行业也做平台,比如 宝洁 、雀巢做的都是平台,只管品牌建设,只管品质的管控,自己实际上并不生产这些产品,到它的平台上盖章背书一下,就成该公司的产品了。 宝洁、雀巢难道不就是“外包”或者“代工”吗,咋能叫“平台战略”呢? 在互联网业界, 苹果 和 谷歌 打造的应用商店才是“平台战略”, 阿里巴巴 旗下淘宝、天猫打造的电子商务帝国才是“平台战略”。“平台战略”的核心思想在于其他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和你的业务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品和服务,共同创造价值。 对“互联网+”的误解,还有这样的观点:互联网+只是各方都在喊的口号,到底长啥样子,谁也没见过,而且目前的“互联网+”不是“互联网+”,而是反过来“+互联网”。
各个行业都欲“互联网+”,此刻确实需要有识之士“醍醐灌顶”,但是,这不代表“泼冷水”与“扔砖头”。对“互联网+”有更理性认识,才能做好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