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月饼披隐身衣 网购"新招"让送礼变隐蔽

26.08.2014  13:33


  
蔡华伟绘

  想买高价月饼?网上有。担心被人知道?快递礼品能改名。有了月饼券不想提货?放心,可回收。

  距中秋节还有十几天的时间,但月饼销售的热潮已然兴起。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众多实体商店的月饼多为平民价格,但网上却有不少高价月饼售卖,且花样迭出,交易渠道也是不断翻新。

  月饼券顶替月饼,线下交易“防范”网购记录被查

  记者走访多家实体商店,发现月饼价格多以100—200元为主;有价位稍高的标价400元左右,盒内共13块月饼,净重1220克。

  在北京某商场,入口处显眼地布置了“月饼驾到”中秋月饼专区,品种繁多。从价格上看还算亲民,简装月饼从十几元开始,多在百元以下。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卖得最好的是一两百元的品牌月饼礼盒”。

  这是否说明今年没有高价月饼了?

  记者登录某知名购物网站发现,高价月饼依旧存在且数量不少。

  而且,高价位月饼中,一部分以月饼券的形式出现。记者在某网店就发现,有月饼兑换券标价1299元,礼盒中有13块月饼,总净重1500克。据客服介绍,“这是一款高端产品”,并且强调想要送礼有面子,这是很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月饼券的出现,与单纯售卖月饼的一大区别,在于它的可回收性。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搜索“月饼券回收”,很快出现了322件“宝贝”,众多商家都提供了网上回收月饼券的服务,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糕点、甜点品牌。

  据介绍,月饼券的回收有两种方式:同城的人多采取“线上议价、当面交易”的方法,想卖月饼券的人先在网上将月饼券的图样发给收购方,双方商量好交易价格后再进行线下交易;如果距离较远,多是由售卖方先做一个“宝贝链接”,收购方先付款,在收到售卖方快递的月饼券后,再点击“确认付款”。

  当记者表达“有购买记录怕被查”的担忧时,客服给出了“妙招”:“可以当面交易,验证真伪后再付款。当面交易,就不用经过网站付款,购买记录就不会显示在网站页面上了。”据记者了解,该网站出售此类兑换券的商家多为中间环节代理商,而非月饼或蛋糕店实体店铺。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张售价为798元的月饼券,回收价一般在500元左右。一个熟知行情的收购者说,“月饼券一天一个价,回收越早价格越高。”

  高价月饼“藏”进礼品册,快递月饼标注为“耗材”

  除了传统的月饼兑换券,记者在购物网站上还发现了今年较受欢迎的“礼品册”——“中秋月饼礼盒提货券,二十选一礼品卡册”等。

  根据百度指数统计结果,2013年8月29日—9月4日(中秋节前半个月),“中秋礼品册”百度指数平均值为67.6;而今年8月18日—8月24日,该词汇的百度指数平均值已达到105.7,较之去年有显著上升。

  记者在某知名购物网站上搜索“中秋礼品册”,共搜索出2376件商品,价格从130元到7999元不等,外形与相册类似,制作精美。

  这些上千元的礼品册都卖些什么?其中,一款包含月饼、黄花鱼、红枣、蜂蜜等8种常见食品在内的礼品册,标价2998元。除此之外,要在网上搜索到与月饼相关的价值千元以上的礼品册,并非难事。记者查阅了网页下方的商品评论,发现网友购买此类礼品册的目的基本都是“送礼”。一位网友称:“拿来送礼很合适,领导夸我买得好,多谢店主商品棒,快递隔天就能到。”

  据介绍,礼品册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自选性。有客服称,“礼品册制作很精美,优点是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的商品。”客户在收到礼品册后,可以像点餐一样选择心仪的商品;同时,既可以到网上兑换,又可以上微信微店或者直接电话兑换礼品。

  此外,几家客服纷纷表示,“我们有非常多的政府单位和国有企业客户,肯定会为他们保密的。”

  所有礼盒,都由商家以快递形式发出,记者再次对快递的保密性表示担忧,客服人员称,“我们可以用您的名字作为寄出人,并将快递内容标注为‘耗材’。”

  而当问及发票问题时,客服很爽快地表示可以根据顾客要求开具办公用品、耗材、服务费等不同类别的发票,甚至可以适度开高金额,只要将订单号与要求备注给客服即可。

  专家指出:遏制“隐形送礼风”,应从自身做起,不推波助澜

  “现在管得严了,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正面效果。送礼的少了,很多人觉得自己和所有人一样,都拿不到‘灰色收入’,社会公平感强了。”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潘允康接受采访时说。但是,潘允康也认为,很多商家不断翻新花样,手段愈发隐蔽,主要还是因为抓住了消费者“过节就要送礼”的心理,“这个时候不是卖家导向市场,而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刺激和导向市场”。

  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从社会学上看,商家深谙中国送礼门道,巧妙打造“隐形礼品”,顺应消费者以适应环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送礼是为了迎合社会风气。夏学銮强调,“从表面看送礼之风刹住了,但又刮起了隐形送礼之风。”

  那么,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及严格反“四风”的大环境下,如何彻底遏制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中秋节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从文化上看,中国仍然是一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节假日讲究人际交往,因此喜欢送礼。看见别人送而自己不送,就担心机会会比别人少。

  专家指出,想要遏制不正之风,还得从制度入手。潘允康强调,监督机制和舆论机制都应跟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都要形成良好氛围。夏学銮认为,现在相关部门出台的一些规定,可以让社会更加清明,“作为老百姓,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不跟风,不推波助澜”。赵晓航管璇悦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