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月再降准 力度超预期 融资降成本

20.04.2015  11:31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0日讯(记者华青剑)时隔两个月央行再次降准,这次采取的是“普调与定向”相结合的方式,力度也比预期大。那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点降准?降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传递出哪些政策信号?今年还会有几次降准、降息?针对如上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专家进行解读。

      确保流动性保持稳定 促进社会融资成本降低

      在谈到降准的时机和原因时,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是确保流动性保持稳定。二是确保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保持稳定。三是确保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陆磊认为,在4月降准是合适的,他用一些数据进行了说明。“从金融统计数据看,2015年3月末, M2增长11.6%,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M2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同比明显少增。今年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26.82万亿元,一季度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其中,3月份当月减少2307亿元,同比少增4048亿元。为稳定基础货币投放,保持M2平稳适度增长,在4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陆磊说。

      陆磊进一步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降准有助于促进存款类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可贷资金以保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25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8.3%,比去年同期高24.1个百分点。” 陆磊介绍到。

      此外,陆磊认为,降准将增加商业银行长期低成本资金,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降准的后续影响在于新增存款可以按照更高的比率放贷,使得金融机构具备可持续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能力。他又拿出一些数据:2015年3月末,企业融资成本为6.83%,比上年末下降1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0个基点。“但考虑到生产者价格指数自一季度下降幅度较大,为-4.6%,意味着扣除价格因素,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从直接角度看,目前存款市场和流动性方面,今年一季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存款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存款增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万亿元。外汇占款负增长,M2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从间接角度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有通缩的压力,这些都有必要对存款准备金进行适度地下调。

      “普调+定向”释放资金约1.2万亿 定向降准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

      据悉,央行自今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自今日起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陆磊认为,无论从实际融资成本还是流动性总量看,降准起到了精准对冲作用,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稳健。除了普降,还针对村镇银行、农信社、农合行、农发行实施定向降准,这意味着更有针对性地面向小微企业、三农、重大水利工程的定向支持,以改善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针对此次降准是“普调+定向”,连平认为,有三个积极意义。第一,银行少交存款准备金,这样对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有好处,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第二,定向明确,扶持小微和三农,目的是支持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第三,力度比预期大,对银行的负债成本的下降有好处,对降低贷款利率是有推动的,有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连平进一步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普遍降准的同时,仍对部分金融机构采取了额外定向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体现了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意图,以增强对薄弱经济环节的金融支持。

      连平分析认为,照此计算,此次降准一次性释放资金约1.2万亿,将明显改善银行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促进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带动整个社会融资增长和融资成本下降,并通过提高货币乘数来促进M2提速,从而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连平还提到,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此次降准政策,可为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地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存款市场环境,是一种前瞻性的政策安排,也有助于银行适当对冲一些成本。

      货币政策仍处中性状态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陆磊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降准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在外汇占款少增约1万亿元的背景下,普降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致可以对冲外汇占款少增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仍然处于中性状态。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总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更加注重预调微调。通过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陆磊指出。

      连平预计,从中长期看,准备金率会趋向于下调趋势,但是要把握好节奏,年内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下调1到2次。“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对存量债务进行置换的角度看,也需要通过降准、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等方式改善银行的资金供应能力。”

      “降息则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刺激下,若PPI下行得到改善,经济运行企稳,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若经济运行仍不见好转,PPI进一步下行,通缩风险加大,近期可能再次小幅降息。”连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相关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自4月20日起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