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忧国学教材成“故纸堆”

31.03.2015  09:35

  徐大发

  今天上午,记者从“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了解到,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3月30日《法制晚报》)

  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几个信号均指向国学,此语境下研发出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可说正当其时。习近平曾在在北师大和师生座谈时表示: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他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这其实就是一种重视国学经典的指向。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需要精神信仰的。近年来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发展,一些国人越来越偏离传统价值观,加之国外的外来文化的融入影响,一些人的思想以“自由”的名义嬗变成了一种滥觞趋向,这同样很可怕。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用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武装国人的思想,激活我们自己的老“宝贝”,弘扬传统主流价值观就显得举足轻重。海外华人重视儒家文化,孔子学院遍布全球。重温经典,涵养国民,编制传统文化教材,国学浸润“从娃娃抓起”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然而有了传统文化教材还只是第一步,能否起到应有效果还须进一步开发研究。从笔者周边学校所了解到的情形来看不容乐观。许多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材根本没有很好使用,既没有纳入课堂教学,又没有进行必要的考查。学生自行阅读量很有限,许多学生由于重学那些必考科目,这些传统文化教材几乎没有被翻动过。这次高中学段的传统文化教材会不会也重蹈冷落的覆辙呢?

  用好传统文化通识教材目前至少遭遇到如下几个“瓶颈”:一是缺乏国学底子深厚的师资执教;二是学科特征不十分明确,这些教材是语文课还是政治课亦或是历史课的范畴?还是兼而有之,都需要很好的界定。三是缺乏很好的教学评价与考试模式。就目前而言,是要尽快拿出方案,把传统文化教材纳入考查的环节,以考促学,完善执行细节,驱动国学经典教学进入良性轨道。

  现在,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只是在中小学立起一个大的粗狂框架,各学段还没有很好的“对接”。条件成熟,还应考虑延伸到大学教育乃至成教学段,让国民教育真正沐浴长期的国学经典文化熏陶和涵养。这需要具体的执行课标作保障,更需要切实的教学环节相扣紧。不是将教材一发了事,甚至闲置在角落成为徒有虚名的故纸堆。

编辑: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