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民变专家 特色种植把家发
7月14日,在安阳县崔家桥镇魏村成片成片的玉米地里,记者发现有一片用架子支起来的秧苗,形状与玉米不同。正在好奇之时,看到地头有一位大姐把农具放到三轮车上正准备回家,于是问:“大姐,这地里种的啥呀?”
“山药。”
“这是你家的地吗?”
“俺下班了,你有事儿问他吧。”大姐指了指地头的那个人,开动电动车就走了。记者看了看时间,刚刚9时,但太阳已经开始发威。
记者沿着地垄沟走向地的另一头,见到了还在除草的张富平。
“看这一片规模不小,种了多少山药呀?”
“300多亩吧。”
“种山药不像种玉米,需要专业的技术员吧?”
张富平呵呵一笑说:“要啥技术员,我在这儿都种了10年山药了,来这儿之前在铁西还种了5年,技术上的活儿我基本上都懂。”
“那怎么又换到这儿了?”记者好奇地问。
“这儿的土质是半沙半土的,种出的山药直、光滑,好卖。这几年,我种的山药都供不应求,远销北京、广西、深圳,每亩地的纯收入1万元左右,比种玉米强。”
“刚才那位大姐是在这儿打工的吗?怎么下班这么早?”
“她们5点就上班了,9点下班。再往后天就太热了。她们都是周边的农民,有的是把土地流转给我的,除了土地流转费,来这儿打工,每月能再挣1000多元。还有一些是家里仍种着地的,这段时间自家地里没有活儿,在这儿打个零工,每月也能挣1000元左右。”张富平说,平时固定的有一二十人在这儿干活,到山药收获的季节需要七八十人。最关键的是,山药的收获季节是7月底、10月底,正好是玉米、小麦已点种完毕的时候,农民有空闲打工挣钱。
说起未来的打算,张富平信心十足地说:“你看这儿土质好,有劳动力,咱也有技术,山药又不愁销路,这都是咱从事特色种植的资本,不能浪费。来年再流转几百亩土地,把规模扩大。”